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安 《党史纵览》2008,(8):34-39
1948年10月17日,正当辽沈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争取之下.国民党军滇系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率部于长春起义。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长春.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东北我军正确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瓦解敌军原则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我党优秀的秘密工作者刘浩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东北解放75周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首战,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沈阳的解放与辽沈战役的胜利是紧密联系的。南于辽沈战役第三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实现了快速转兵,从而迅速解放了沈阳,使之免遭战火破坏:随即,中共中央东北局又成功接管了这座特大城市,使其很快成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支援解放战争的重要基地,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教材     
在纪念辽沈战役胜利暨东北解放50周年前夕,由解放军出版社、白山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决胜东北的英雄赞歌》两部书已出版发行.编写《第四野战军战史》是中央军委1994年2月作出的决定,并以陈云、彭真同志为编写总顾问,成立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为组长的编写领导小组,由沈阳军区、广州军区、军事科学院分别承担编写任务.全书共13章55万字.《决胜东北的英雄赞歌》是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和东北解放50周年而编撰的一部全面反映辽沈战役全过程的史料纪实性图书.全  相似文献   

5.
50年前,1948年11月2日,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重镇沈阳回到人民手中,东北全境解放,辽宁解放。这是辽宁历史的划时代转折。从此以后,辽宁进入一个自觉创造历史的新天地。50年过去了,辽宁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李炳侯 《党史纵横》2014,(5):7-8,24
正"1948年11月2日,将是我们永远记得的日子。三年来,在爬冰卧雪、冒死忘生的时候,我们所想望、所争取的这一天,终于实现了。解放沈阳就是解放全东北,这解放在历史暴风雨席卷下出现了……"这是1948年11月2日,特派记者刘白羽发给新华社东北野战军总分社的电讯稿前面的一段话。此日,沈阳被我军攻克,新华社东北野战军总分社历时52天对辽沈战役的日夜报道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7.
辽沈战役自始至终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和全体指战员,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战方针及一系列军事原则.这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毛泽东的战略决战思想,是辽沈战役胜利的保证.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在数量上国民党军仍优于我军,装备也精良,但是,国民党军已处于单纯防御、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军心动摇,指挥混乱.而我军则处于主动进攻的有利地位,土气高昂,指挥自如,可以进行广泛机动,选择敌人的薄弱部分进行围歼.根据全国战局的这种态势,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决定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而且选定东北战场作为决战的初战场.  相似文献   

8.
正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首先从这里打响。锦州攻坚战的胜利彻底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加速了东北乃至全国解放的进程。配水池战斗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2日是以辽沈战役胜利为标志的东北解放四十周年纪念日。由东北局前领导倡议编写的《辽沈决战》一书,同时在全国发行。该书100万字,分上下两册,共分1O编,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党史、  相似文献   

10.
王锐 《党史纵横》2008,(4):40-43
1945年8月,陶铸奉中央之命,惜别延安,日夜兼程,辗转数千里,来到东北。在1945年9月到1948年12月东北解放战争的三年时间,陶铸先后担任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辽西、辽吉、辽北省委书记和沈阳特别市工委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等职务,他生活和战斗在东北大地上,参与和领导了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创建和巩固辽吉根据地、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梁云 《党史博览》2018,(8):61-64
正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西、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但解放了全东北,而且为后来大军入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战役的史实,牢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1983年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搜集整理了有关辽沈战役的一些回忆文章汇集成册,拟起书名为《辽沈决战》,准备由辽宁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将东北视做其战略安全区,中共借机率先进入东北发展自己的力量:首先取得苏联和朝鲜的支援,建立了六条水陆交通线,将东北各解放区联系到一起;又与苏联发展贸易,打破了蒋介石的军事一经济封锁,将解放区连成一片。苏联派专家帮助修复东北铁路和桥梁,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遂成为全国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与苏联的关系发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华北之敌傅作义面对我军的巨大压力,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徘徊在西逃、南撤和固守的三岔路口上,举棋不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认为傅作义集团无论西逃还是南撤,都将对整个解放战争的战局和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毅然命令刚刚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迅速入关,将其全歼于华北。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的刘震将军亦挥师平津,在他非凡的军事生涯中又添上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指出,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一1949年春节后,摆在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万振鹰面前、一份又一份的《大众报》,频频报道解放大军的胜利捷报。其中刊出,东北人民解放军10月15日占领沈阳;10月21日解放长春。还有辽沈战役全歼国民党美式装备正规军14个整师的大捷电。又有一期刊出,淮海战役胜利序幕,3月22日碾庄大捷  相似文献   

16.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群龙戏海,一路打来势如破竹,凯歌频频。而在众多的部队中,有一支部队尤为令人瞩目,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的胜利中功不可没,辽沈战役也彰显着这支部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但是,仅仅三年多时间,东北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不仅取得了辽沈战役的  相似文献   

18.
辽沈战役前夕,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任师长,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回顾此次战役,我最难忘的还是锦州攻坚战。1锦州是联络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打下锦州,切断北敌南逃的去路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曾说过:“锦州的得失,关系东北整个国民党军的安危。共军如果攻占了锦州,就犹如关闭了东北的大门O”正是鉴于锦州的重要战略地位,1948年3月,国民党成立了“剿总”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亲自挂帅,指挥第六兵团及所辖第九十三军和新八军等7个多正规师,连同冀热辽的…  相似文献   

19.
文清 《党史纵横》2008,(11):1-1
1948年11月2日,以沈阳解放为标志,历史性地宣告了东北全境解放。在中国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以11万大军、2万干部和20名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为中坚力量的东北军民,历经3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企盼已久的革命胜利。这一胜利过程绘就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永远值得我们赞美和歌颂,而这一胜利结局对全国解放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今天纪念东北解放60周年之际,尤为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讨。  相似文献   

20.
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在东北新解放区及边沿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它作为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东北农村土地关系变革这场革命序曲的最后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