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拉开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其实,政府机构改革并非新话题,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仅大的改革就有六次。但历次改革收效甚微,始终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为什么没有走出这一怪圈?如何才能走出怪圈?正是本文所要论及的。  相似文献   

2.
好书推介     
正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内容简介】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本书从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比如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让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进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让改革路越走越宽广的内生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它包括持续发生的三个环节:选择市场方式——坚持市场方向——改造市场模式;而从理论上则需要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可否运用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而言是否仅仅属于"手段"?社会主义能否形成优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三大问题即为思想解放的旨归。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全国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检验成果的标尺——转变各级政府职能方面有什么动作?跟进的130多万个事业单位的改革去向如何?国家公务员制度大规模推行中,对群众关注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和防止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有哪些新部署?……  相似文献   

5.
搞活县,抓好县级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这个命题已经被80年代的实践所证明,并成为领导和研究农村工作的同志的共识。那么,在90年代还要不要坚持这个观点?我认为回答是肯定的。与前相比,不同的是,“市场取向、综合改革”成为90年代县级改革的主题。这篇文章做好了,整个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就活了。但“市场取向、综合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在数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后,一些政府机构仍然难以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4月9日,在"2008中国改革论坛"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接受采访时直言:"大部制改革,不简政就难以取得精兵的效果。"他说,机构调整在职能只增不减的情况下,只会重蹈机构臃肿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前线》1993,(24)
怎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历经15年,我国价格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定价的比例已达80%左右。目前,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双轨制依然存  相似文献   

8.
看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的报道,又喜又忧。喜的是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有了一个改革的突破口——从基层民主开始;忧的是我国约有4.5万个乡镇,有多少能够这样做?即使能这样做,是不是能够解决乡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价是牵动亿万人心的一件大事。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物价涨势过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物价形势到底如何?会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对这种形势应当如何认识?应当采取哪些对策?都是人们希望给以回答的重大问题。从社会实践上看,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经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夏、秋之间,我在写作《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时,查阅和引用了各方面的文献资料,其中,有夏小林发表的几篇文章。不久,夏小林将它们集结成书,取名《为谁作嫁?——经济学、市场和改革》。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本针对性强,主要是在论辩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书。它涉及经济理论和历史,但主要在政策层面研究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召唤 选择     
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相应的经济调整或机制转换。中国如何面对挑战?我们的出路在哪儿?改革——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2.
——从以人为本出发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机制——排除否定改革的“左倾化”倾向和败坏改革的“伪市场化”倾向两种干扰以人为本,已成为研究中国改革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但如何从“人”出发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机制?按照“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当前改革中应该注意哪些倾向?这是需要探索和厘清的问题。我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全体人民;二是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三是指“多需”之人,人民不只是消费者,而且是社会生活参与者。现在有些论者讲的“以人为本”和“小康社会”,多数讲的是物质生活,存在严重的狭隘…  相似文献   

13.
政坛好声音     
<正>"大家都要查一查、问一问:‘拖着改’的问题有没有?‘不愿改’的问题有没有?‘不会改’的问题有没有?‘不敢改’的问题有没有?"——前不久,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说,抓改革,就要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直奔问题而去,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把中央的改革部署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然而,多年来的改革我们一直在做这种“转换”的努力,却为何未达到预想效果?转换经营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什么关系?就此问题我们专请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撰写文章。他指出——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如何进行?方案体现了哪些特点?来听CNC首席记者姜岩怎么说。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首席开讲——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有何新意》  相似文献   

16.
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后,国有粮食企业能否成为市场的主体?它们改革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富余人员到哪里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济南市城乡粮食加工、储备、销售企业及农村连锁服务社,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所见所闻令人深切感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摈弃“等、靠、要”的思想意识,积极面向市场、彻底转换机制、主动服务于民。只有这样,国有粮食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生,担负起粮食流通主渠道的重任。面向市场主动改革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前,济南市国有粮食企业…  相似文献   

17.
经过25年的市场洗礼,无为县的一群小保姆变成了42万劳务大军,年纯收入由当初不足1000万元攀升至现在的18.9亿元。无为县劳务经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请看——  相似文献   

18.
<正> 企业决策有赖于宏观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赖于市场信息和企业中的主要信息——会计信息的反馈。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除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外,应重视会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从当前的形势分析,会计领域的改革已远远超  相似文献   

19.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4,(10):63-63
正《改革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著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本书紧密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没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对市场经济改革程度的判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们国家究竟改革到一个什么程度了,必须作一个判断。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经常用这么一种观点来衡量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说中国的大部分价格(百分之九十几)都已经放开了,只有少数几种还没有放开。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挤发展改革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判断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度主要是看市场中有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什么是市场主体呢?就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假定没有这一真正的市场主体,价格放开是不能表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