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解决方法、案例效果及案例反思来呈现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的成功案例,通过分析得出:社会工作理念和实务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在“问题学生”教育方面的学生工作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引导辅导员在应对“问题学生”教育时从学生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帮助“问题学生”走出误区,从而使“问题学生”能真正自觉参与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与“多练”是教与学的结合,是辩证的统一。“精讲”是“多练”的基础,“多练”是“精讲”的继续和发展。只有教师“精讲”了,才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也只有学生“多练”了,教师的“精讲”才能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隐私权的研究存在两个难点:一是隐私权概念本身尚处于“发展”中,试图给隐私权下一个能普遍接受的、一般化的定义和试图定义“自由”一样艰难;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皆为未成年人,因其“理性不足”从而不被认为是自身事务的最佳管理者,故而“教不严,师之惰”再往前一点就成了教育管理中的“家长主义”原则,即在校园生活中谈学生隐私,反而是对学生的放纵与不负责.解决这两个难点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对学生隐私权的类型进行界定:对隐私权的本质属性认识不一,但隐私权的范畴却能大致确定;学生固然需要监督与管理,但学生对其的私人领域必须拥有“专属管辖权”.学校对学生私人领域的侵入体现在管理、教学、校园生活及校园搜查各方面,学生隐私利益必然要在“斗争中”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4.
"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4,21(2):98-99
“两课”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思想品德,促进“两课”教学“三进”工作的开展,真正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有 效措施,切实抓好“两课”实践教学,使“两课”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郭忠 《河北法学》2012,30(9):2-7
绝大多数中国法理学教材属于灌输式教材而非启发式教材,偏重于传授正确性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学生获取的是“死”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在理论问题上屈从权威,变得消极、教条,失去探索真理的兴趣.要“盘活”法理学知识,法理学教材应当变法理学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的精神,最终造就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震东 《法人》2005,(7):127-128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  相似文献   

7.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论“因教而学”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教而学”是指导学生主体如何学习的理论。长期以来,教育界多主张“因材施教”,而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而学”提供了解决教与学相互适应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学生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特点,这一能力是“因教而学”理论确立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具有培养学生“因教而学”能力的意识。因教而学的研究有助于弥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有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导读六法     
导读法对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到“学生学,老师导”的启发式教学轨道上来,有很大的作用。就两者的关系讲,“导”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读”才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因此,导读的方法必须紧紧围绕“自  相似文献   

10.
“学能得法,思而有路”,是我对学生学语文的要求。“学能得法”是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会讲究方法,“思而有路”是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会选择思路。为了使学生在读书时能提出问题,我引导学生选择如下方法: 第一,提倡使用对照法,要求学生将书本与书本,理论与实践,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  相似文献   

11.
警察的罚单     
彭忠富 《政府法制》2011,(26):14-14
一位丹麦警察正在街上巡逻,忽然发现对面有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警察习惯性地打开测速器,发现自行车跑的居然是汽车的速度。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将自行车拦下,车上跳下一个满头大汗的学生。“先生,我要迟到了!”学生紧接着问:“要罚款吗?”“当然,你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警察说。警察将交罚款的时间和地点告诉了学生,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  相似文献   

12.
商南县初级中学坚持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以“幸福育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生存、健体”为校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了“亲和、方正、启智、文明”的校风;“崇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奋、好学、善思、博采”的学风。校长李保...  相似文献   

13.
幽默大王     
上《刑法》课时,老师提问:“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您不让我考试及格,就犯了诈骗罪!”老师大吃一惊:“你说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说:“刑法规定,凡是利用别人的无知而使其遭受损失的,就犯了诈骗罪!”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山西省武乡县太行小学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办学品位得到明显提升,2012年,学校被授予“长治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先进集体”、长治“市级平安校园”、“长治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校”、“长治市绿色学校”和“武乡县级名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乱收费几经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地方乱收费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校的变相乱收费更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变相乱收费花样翻新:一是变“集资”为“借资”.中小学校“集资”成为明令禁止的项目后,一些学校便以向学生“借资”为名,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直到学生毕业时才无息偿还,有的甚至毕业时也不还给学生.名义上是学生自愿  相似文献   

16.
郭履刚 《政府法制》2012,(21):31-31
徐悲鸿先生待人宽厚豁达,对同事、朋友以至学生都从采不“摆架子”。有一次,徐先生同他的学生黄纯尧谈艺术创作的事,话到高兴时,老师突然对学生说:“我来出个题目,你来画一幅画,怎么样?”黄纯尧答道:“老师请出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创造”教育观的“核心观”、“全员观”、“人才观”、“自主观”、“参与、协同 观”、“学生指导观”、“变革观”,对在知识社会如何建立、发展成人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优秀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一位“成功”的律师在法学院开了个“律师职业魅力”的讲座,大谈律师的风光,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崇拜。为了不误导学生,作为评论人的我,只好“不识趣”地站起来,当面指出律师面临的种种执业困境,以及律师风光背后的辛酸。“神圣化”和“妖魔化”律师,都只是一种假象。  相似文献   

19.
杜悦  周华 《公民与法治》2011,(24):15-16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在开学典礼上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激烈讨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们眼中一直都是充满青春热情、勇担责任的形象,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杨校长所说的“学生官场怪状”是怎么回事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  相似文献   

20.
“实战”型模拟法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表达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对我院法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其结论从实践价值评估的角度也证实“实战”型模拟法庭确实具有上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