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萍 《瞭望》1997,(13)
春耕时节,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松石村的农民望着沿渠而下的河水源源不断地灌溉着禾田,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说,这是去冬今春地委和市委发动我们修建“三面光”渠道带来的好福气。这个村由于地处民安和龙门两个水库灌区的水尾,再加上原有的引水渠是60年代修建的土方渠道,水渗漏现象十分严重,从水库放水到水流进这个村的田里,需要15天的时间,而且常常是水还未到达村里就断流了。因此,往年这个村的农民为了春耕用水,三更半夜就得爬起来去抢水、守水,有时还为了用水跟上游的村民打架。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息:经济工作的“春天”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秋天”到了。然而,沈阳市建工局的经验表明:深化改革不仅是经济工作的“春天”,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关键是不能坐等丰收,而要辛勤地耕耘。观念的更新常常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新的飞跃,这已被许多地区和单位的实践所证明。过去,这个局常常是会没少开,大道理没少讲,效果却不理想。近两年,他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注重抓了观念的更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他们有两点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重视冶水,忽视冶山,这是我国水利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治水上付出了巨大代价,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把治水与治山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把治山作为治水之本。俗语说“山青水秀”、“童山恶水”,这句话正确说明了治水必须先治山。 先秦时,我国的黄土高原,森林蓊郁,水草丰茂,一碧千里。遗憾的是,秦汉以后,重视冶水,忽视治山。而治水又偏重于在下游修堤筑堰,“壅防百川”;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重视下游,忽视上游,缺  相似文献   

4.
宋凌 《瞭望》1984,(50)
旧时代常用“清水衙门”颂扬一些廉洁奉公的“政府”。这里所说的“清水衙门”,指的是那些没有生财之道、两袖清风的事业管理单位。水利管理部门不是生产性单位,也没有什么资金来源,除了收取一点水费之外,全靠国家拨款维持。因此,这是个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 然而,前些时候水电部在北京举办的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展销会,却以事实改变了人们这种老观念。展销会上不但有活鱼活蟹、干鲜果品,服装鞋帽、竹木家具,而且还有家用电器、活动房屋、大型游艺机。人们吃惊了,水利管理部门居然能在商品生产中崭露头角,“清水衙门”也有了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位朋友告诉我,某部门近日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93%以上的人答案是:要了解实情。多办实事。仔细留心一下,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人民群众对于这种“实”,常常视如金重,仰若高山。我们常常说办事要让老百姓高兴,举措要使人民群众满意。既然老百姓喜欢这个“实”,作为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6.
王坚 《瞭望》1991,(25)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90年代我国水利建设如何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本刊记者走访了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同志。杨部长结合水利部刚刚修订的《水利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发表了他的看法。记者:您对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的重要意义有何评论? 杨振怀:如果说,三年前《水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利进入依法治水的新时期,那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更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的决策。目前上上下下对此已逐渐形成共识,这无疑将推动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盘锦乙烯“我们不怕进市场”马义,戴相臣“我们不怕进市场!”此话听了虽不似豪言壮语,但这干一个大企业的领导者来说,乐于、敢于坦然地这样说、这样做那又需要怎样的底蕴呢?在全国500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一的盘锦乙烯工业公司采访,记者就常常听到这句很普通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北京人喜爱笼中养鸟。我们单位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就常常提溜着一两只鸟笼,在院子里转悠,或挂在泡桐树上,远远地看着它出神。自然,更多的是北京的老人。那恐怕不能说“喜爱”,而要用“酷爱”了。数九寒冬,北风凛冽,花前树下,立交桥头绿化地边,常常可以看到的,是无畏的老人在蹓鸟。所以,如果像选举市花一样选举北京十景或北京十大风俗的话,我投“寿星笼鸟”一票。 前年春节,偶逛庙会,看到高高树起的爱鸟协会的旗帜下,在进行“笼鸟”的表演,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大概拿不准这“笼中养鸟”是爱鸟呢,还是未必爱鸟吧? 3月18日,《人民日报》登了一则读者来信,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国江淮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巨大,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震动。但许多人不了解新中国成立40年来兴修的水利设施在抗洪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对此,水利部部长杨振怀指出,在这次抗洪中,我国40年来建立的水利设施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国各大江大河没有一处堤防决口,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这几大湖的堤坝无一处被冲垮,全国8.3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无一处垮坝。我国40多年来建设的水利设施在抗洪中经受住了考验。如果没有这些水利设施,灾情肯定还会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0.
突破瓶颈     
施平 《瞭望》2000,(49)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某些环节的薄弱,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障碍,这时,人们便把这薄弱的环节称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前些年,因为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产业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九五”期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这三个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抓住“瓶颈”,下力气突破瓶颈的制约,是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制胜之道。在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之后,我们又开始了“十五”计划的实施。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此为开端…  相似文献   

11.
“亡羊补牢”的道理常常为人们讲起。“亡”了“羊”,建立些防范之“牢”,吸取教训,健全措施,本来无可厚非。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启发人、教育人的工作,自然免不了常常要从一些既成的错误和问题中总结教训,查找漏洞,健全措施,以警后来,不能总是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已经发生和过去的问题身上,抓住不放。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许多地方和许多问题上,往往仅注意“补牢”,对所“亡”之“羊”却追究不够甚至  相似文献   

12.
夏石 《瞭望》1987,(28)
在全国各大江大河即将进入主汛期之际,各地水利部门正在加紧对重点危险水库进行加固,以防水库失事,造成人为之患。 据水利电力部提供资料,列入全国重点危险水库的44座工程中,已有26座正在续建加固和进行年内开工前准备,其中江西兴国县的长冈水库、云南保山市的北庙水库、吉林长春市的新立城水库和贵州贵阳市的花溪水库等4座大中型水库的保险工程在今年汛前已基本完成,验收后即可摘掉了戴了多年的险库帽子。此外,北京官厅水库  相似文献   

13.
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文章,常常谈到“苦口婆心”;许多人在交流做后进青年思想工作的经验时,也不乏这类事例。应当说,这是多年的经验之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至将来,人们对它的“有效力”都深信不疑。但是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不是画龙点晴、恰到好处地做思想工作,而是一味苦口婆心,那么效果很可能有违我们的初衷。不妨让我们看一个隐去姓名的实例。有一个青工,吊儿郎当出了名。但他已经逐渐感到:如果自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又是一条桀骜不驯、洪水泛滥的河流。如今,在这条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下游,一个由堤坝、水库、河道整治以及滞洪区等组成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犹如一座坚如盘石的“水上长城”,使过去“三年两决口”的  相似文献   

15.
日照电业局班子建设颇有特色,两次获得 “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局多年坚持建设“龙头工程”,搞好班子建设。党委书记田曙莉的一席话对人颇有启发:抓班子、带队伍犹如舞龙,只有举起龙头,才能撑起龙腰,拉动龙尾,搞活全局。党委书记与行政负责人的关系协调是形成合力的关键。近年来,有些地方和单位常常存在关于“核心”与“中心”的争议。可在日照电业局,听不到这方面的“杂音”。用局长石玉东的话说是:我们画的是“同心圆”,唱的是“大合唱”,争的  相似文献   

16.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一类讲史小说常用的一句话。今天我们的企业,也有应了这句话的。这种分与合的波折,常常反映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常常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但归根结蒂,客观规律总是不可抗拒的。领导人的责任,或者说领导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更早地看清客观规律,并自觉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自己负责的工作遵循客观规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我长期从事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常常碰到一些已加入党派或将要加入党派的同志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称为民主党派呢?”“为什么只能是八个民主党派呢?”我想,这是由于他们对我国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历史不太了解的缘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在1979年3月一次会上,提出了“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观点,他说:“统一战线,包括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门科学,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摸到规律,有  相似文献   

18.
乡镇干部“走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 镇干部工作在一地 ,居家在另一地 ,常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而形成的“走读”干部 ,已经成为目前基层较为普遍而又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象。有关方面对此众所说纷纭。为了加强乡镇党委建设 ,最近 ,我们对四川11个市地州的 2 6 74个乡镇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 5 3 6 % ) ,进行了专题调查。事实使我们认识到 ,乡镇干部的“走读”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既有弊 ,也有利 ,不能一概否定 ,关键是研究如何兴利除弊 ,正确认识和引导好这一现象。一、“走读”的概况与特点我们调查的 11个市、地、州共有“走读”干部 17473人 ,占所在地乡镇干部总数…  相似文献   

19.
可怕的“懒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俭 《瞭望》2004,(22)
“勤政”,这是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既是人民群众对国家公务员的一种期盼,也是公务员对自身的一种要求。同时我想,这大抵也是由于“懒政”的存在且常常作梗乃至作孽于人民利益的缘故。 何谓“懒政”,是指行政机关负有应当作为的义务但在程序上却没有作为,用行话说就是“行政不作为”。通俗地理解是:“不干事”,在其位不谋其政。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易为群众接受?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号召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以前,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果我们运用心理学来观察人的言行,就不难发现:人对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会予以特殊的重视。由于现实生活中这种“相似性”普遍存在,人很容易产生“同体观”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又会使人们相互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