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今,从制度"建构"到制度"自生自发",无不体现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转变。处在转型中的中国,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己任,以何种制度生成方式来保驾护航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2.
公安高职院校建设"三者合一"师资队伍有其必要性,公安职业院校要把教师培养为"德育辅导者"、"业务传授者"、"实战带领者",并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者这两支队伍进行有效整合,使两支队伍及三种角色有机融合而产生育人合力。"三者合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以往两支队伍、三种角色互相分离的局面,更有利于公安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困境、创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深圳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变迁为例,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国家与流动人口关系的变迁。本文认为,在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从"压制型管理"转向"监视型管理"。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社会关系从"强制主义"转变为"法团缺位的合作主义",也反映了国家与流动人口关系从"强制—服从"逐渐转变为"看守—被看守"。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从"家长"到"看守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高职特有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将由原来的讲授者转换为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并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理论教学的知识体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教学,以及结合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学习,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通过高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方知识观正经历从近现代追求知识的客观必然性、整体性与绝对性,到后现代张扬知识的"游戏"性、意义的可解释性与多样性的变化。后现代知识观是一种人文思维的逻辑,它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逻辑学中的"多值逻辑"以及科学解释理论中的转向有其一致性。这显示出人类认识发展的一种趋向,即从对"一"(整体性)的认识,进入到对"多"(差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拉康从"镜像阶段"理论出发,指出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真我"。拉康提出的主体理论认为,主体中包含着"他者",主体是在不断与"他者"认同的过程中生成的。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审视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发现教师的形象压抑了学生"真我"的发展,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奥菲利娅在多个层面上加深了这部杰出剧作的悲剧性深度:她既体现出身为女性的悲剧———在父权制的钳制下,女性只能沦为"沉默的他者",在男性家长语言的询唤声中塑型自我主体———更展示了身而为人的悲剧:人内在的中空昭示出人类在欲望着拉康所谓的"他者的欲望"的同时丢失了自我及其主体性。然而,疯癫却帮助奥菲利娅脱离了父权制及其语言控制的强力,使她获得了话语权,同时还奇异地跨越了表象和真实之间难以弥合的天渊。  相似文献   

8.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构成詹姆逊整个后现代理论基石,其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描述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的深入洞见,他剖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在实质上并不是所谓的"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进而历史辩证地阐发了后现代主义必将被马克思主义所超越的观点。并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对后现代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关照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其大学学业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其角色转换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起着社会、家庭和学校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起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完善个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以帮助、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婚恋观作为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的择偶标准由传统的"斜坡理论"转向"自我独立",家庭观念:从"白头偕老"走向"两性自由",婚恋中的责任与忠诚意识淡化,"婚恋程式的倒置"性观念日趋开放。其中的原因可归纳为:当前青年"情智差"的转变、个体意识增强、社会环境的复杂、学校教育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是对肇始于启蒙时代,以总体性思维和理性主义为标志的"现代"的反思和反动。刑事和解则是多元视角中的一种平等对话机制,和后现代有着天然的联系。后现代以公共政策为中介,对刑事和解进行自我限以求在国家刑法主导,刑罚在场的情况下实现和解目标。中国刑法应当认真面对后现代思潮,使刑法呈现出人文学科应有的风貌,并积极促进刑法理论变革以回应社会实践之需要。  相似文献   

12.
“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这些女性青年出身平凡却心存梦想,因孤独无依而渴望爱情,性格泼辣却为人善良,“女汉子”一词语义泛化,褒义色彩日益浓厚。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艰辛的生活现实、新媒体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隐喻功能以及“女汉子”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网络狂欢,导致“女汉子”热迅速爆发。“女汉子”热是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影响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它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彰显女性独立人格、净化拜金主义婚恋观、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
早期现代美学是"意识美学",它高扬精神性,排除了身体性,从而为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独尊地位提供了论证。后期现代美学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转向"身体美学",它肯定意识与身体的同一,同时也偏重于身体性,从而为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跃居主流提供了理论依据。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应该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既承认审美的精神主导性,也承认审美的身体性,从而成为身心一体的现代美学。  相似文献   

15.
警察素养类课程作为培养警察基本素质的基础类课程,在公安高校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体改生"的教学过程中,公安高校对警察素养类课程进行了积极改革。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体改生"培养开设的警察素养类课程有《公安工作概论》、《公安应用写作》、《警务心理》、《犯罪学》。对该校4门警察素养类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并逐步形成适合"体改生"培养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深化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因为受到西方当代电影理论的强烈影响而有着鲜明的理论背景,它的研究对象囊括了中国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影在内的各种电影现象。同时,后现代主义理论为这种电影批评提供了众多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批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注重党自身理论的建设,自觉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等。这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党不断走向理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内涵与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专门研究警察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有着丰富的特色内涵,即具有指导思想、属性定位、权力结构、运行程序、警察体制等十一方面的特色。从警务运行战略来看,我们经历了专政警务、反应警务,正向服务警务迈进;从警务专业化进程来看,我国经历"红色"警务、专业警务和知识警务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我们的警察学研究视野将从封闭走向开放,其特色内涵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新。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可以由"基础理论篇"、"警察定位篇"、"警察管理篇"、"警务运行篇"4篇27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论点,再加上"专业警务改革与发展篇"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因素已渗入我国的文化发展之中,青年文化所受影响更甚,已呈现出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如时尚文化的低俗化、文化运作商业化、价值标准多元化、文化理性的缺失、行为方式的异化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后现代语境下的青年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陆和台湾政治关系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定位是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大陆和台湾分别提出过“合法政府对叛乱团体”、“中央对地方”、“两党”、“两区”、“两府”、“两体”和“两国”等定位模式,但都没有为大陆和台湾所共同接受。“胡六点”对于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定位提出了新的主张。根据“胡六点”的观点,可以采取将政治关系定位“议题化”和“阶段化”的方式,通过大陆和台湾阶段性的谈判协商,解决政治关系定位问题。根据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的现状,“两岸”是现阶段政治定位模式的最佳选择。“两岸”模式为大陆和台湾当前的政治关系破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将为结束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对立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