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琼 《学理论》2009,(32):263-264
作为学习者主要特征的认知风格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学设计者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本文在分析场独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对认知风格的相关研究,指出场独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齐霜  姚学林  刘瑞琦 《学理论》2011,(18):271-272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对西藏农牧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根据藏族大学生的这一认知风格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采用与其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问题意识"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中国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价值导向。这种意识的生成和不断深化,成为推动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这种转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和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换;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由原初的"外在旁观"转变为以"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全面对话;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4.
辍学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病理现象之一,已经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尤其是城市地区出现由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现象。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此类现象,并已形成较系统的学生"不登校"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对日本的不登校研究和我国的城市辍学研究做了比较和分析,并从概念、理论、实践和理念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不登校"研究对我国城市辍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梁浩 《学理论》2014,(6):181-182
具身认知的思想来源于历史上对二元认识论的批判,它主张心身一体,认为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随着具身化、情境性、生成等概念的融入,具身认知的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动作内化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具身认知的实质内涵。借由具身认知思想的重要启示,摆脱二元认识论对教学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杨鹤鸣 《学理论》2014,(20):48-5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一度抽紧。地方政府最终把"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这就形成了国家生育政策与家庭个人生育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从而也就出现了于1985后离婚率的逐步大幅度攀升的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界、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七年之痒"的西方概念由此也引进到了中国,并分析和讨论到至今。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至今,作为教育组织的学校大致经历了封闭的人际关系网络、开放系统模式、制度主义模式三个研究阶段。对制度主义模式的教育组织分析后发现,新旧制度主义在教育组织的定义、组织环境和制度化这三个方面有很大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社会学行动理论中认知转向的出现。这种认知转向昭示着实践行动理论的出现,而正是实践行动理论推动教育组织研究进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运用扎根理论,采用网民对宁波公务员错时工作政策评论的案例,对网民政策态度的形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网络评论帖进行编码分析,本文发现“印象”和“比较心理”在网民的政策态度形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印象主导网民的政策认知,比较心理催生政策情绪;通过进一步讨论,提炼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概念,认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分别是导致网民政策认知偏差的主客观因素。文章还初步归纳出网民政策态度形成过程模型和网民政策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9.
唐荣 《学理论》2013,(8):53-54
创造性认知研究中假设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能力,它们是普通人认知思维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创造性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有:生成探索模型、顿悟、概念扩展、概念组合和创造性想象。  相似文献   

10.
张予贺  胡圣文 《学理论》2011,(20):43-44
通过对11名未就业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概况出未就业大学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心理特点:一是迷茫感,这是未就业大学生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包括对自我、职业以及社会的迷茫;二是自我认知的变化,主要指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三是负面社会认知的出现;四是负面情绪的出现;五是求职行为的减少以及社会不适应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11.
概念的科学界定和规范使用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就公共行政的实践和研究而言,对"公共行政"概念的界定和认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生态高度复杂化的情势下,推进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和研究的创新发展,必须及时纠正学界对公共行政概念认知的莫衷一是的局面,在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现实,来构想本土化的公共行政理论图谱。对此,张康之等学人在社会治理的宏观历史视野中对"公共行政"概念的历史流变进行全景式透视,不仅向我们呈现出了形成关于本学科的基础性共识的可能,而且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一个本土化的理论图谱,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吴艳 《学理论》2011,(11):218-219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究谎言产生及说谎者心理空间的动态变化过程,重点分析成语和电影《假结婚》中的谎言产生机制。谎言的整合过程分四步进行:事实间矛盾的意识建构;建构替代品;形成新的概念和结果;说谎者进行认知运作。旨在为谎言的产生机制提供认知机制和认知动力,并为探究说谎者在说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认知活动提供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进入我国,但是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概念、理论、研究模型出现,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相关理论及概念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对公共行政的本质含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金海云 《学理论》2009,(26):181-182
本文介绍了场独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者提出的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关系的两种假设,总结出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分别适用于不同语言学习环境、学习阶段和技能的学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类哲学是以人为核心的理论,探究了人的本质问题、存在问题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问题。从根本上为人的自我认知和解读提供了人性根据。类哲学是在马克思"类"概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观点重新解读而形成独有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4)
延展认知是认知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议题,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默斯通过将认知工具定义为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将认知的边界从颅内延展到颅外,从皮肤延展到世界之中。延展认知理论打破了传统认知理论中认知位置位于脑内的常识,受到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梅纳瑞的认知整合理论的研究,为解决延展认知面临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建设视角提出执政资源概念及执政七谋后,对党的执政资源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研究形成热潮。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化,有必要对执政资源概念形成及提出的过程、政党的产生与形成及与执政资源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弄清执政资源研究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理性概念起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经历了传统、转型和现代的演历过程。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首先提出现代公共理性,20世纪90年代末该理论引入中国后,立即引起学界普遍关注。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理性尚在形成过程之中,研究网络公共理性是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有利于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公共领域是公共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主导价值原则的认知、接受和践行。研究表明,与人的思维秩序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形成必然遵循由"利益认同"到"政治认同"再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