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泰国整个国民经济;泰国的出口收入有80%来自大米、橡胶、玉米、木薯和蔗糖等初级产品。80年代以后,泰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逐渐减少。1986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被工业超过(农业的比重是22.3%,工业仅制造业就占21.4%左右)。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2.
六、农业的发展天然资源加工工业的发展原则上要受到初级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的供应能力的限制。泰国的农业发展相对地说来是相当迅速的:六十年代期间泰国农业部门的增加价值(按固定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为5.6%,七十年代期间为4.2%,1980—88年期间为3.9%。泰国农业产值的增长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与产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之中,而就在经济衰退的危伏笼罩着西方世界的时候,亚洲地区的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泰国从80年代末期就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受到世界的瞩目。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5750万(1991年),历史上泰国曾经是一个以单一种植经济为主的落后的农业国。长期以来,农业在泰国的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直到1965年,农业人口在泰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还高达79%,  相似文献   

4.
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与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稚 《东南亚》2004,(1):26-31
一、东盟国家农业资源及其与云南的互补性东盟中的印度支那半岛国家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谷仓。2 0 0 1年,泰国大米产量达2 4 2 0万吨,出口74 0万吨,世界第一;越南稻谷产量达356 4万吨,出口350吨,世界第二;缅甸1 999/2 0 0 0年度稻谷产量约为2 0 0 0万吨。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种植面积约2 0 0万公顷,产量约为2 0 0万吨,大部分出口;越南橡胶2 0 0 1年产量达到31万吨,其中2 8万吨出口。同年,越南咖啡产…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50多年来,泰国经济在泰国政府的引导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不仅以每年平均7—8%的高速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30位行列,而且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3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首次超过农业.1985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又首次超过农业产品的出口.1992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26.1%.在第八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泰国政府又出台了许多鼓励措施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并计划制造业的增长率为11.6%左右.也就是说泰国的制造业在今后的时期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地位的钟表业,自1968年在泰国兴起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钟表成品及部件的出口值迅速增加,从1988年的13.63亿铁增加到1994年的98.27亿铢,平均年增长率是40%;同时,相关产品的进口则日趋下降,形成这种产品的国际贸易顺差.尽管1995年出口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可观的出口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钟表业在泰国的国民经济中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除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是农业国家。战后,由于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在1960至1980年间,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75%降为58%,泰国从84%降为76%,菲律宾从61%降为45%,马来西亚从63%降为50%;同期,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54%降为26%,泰国从40%降为25%,菲律宾从26%降为23%,马来西亚从37%降为24%,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8%上升为9%,泰国从13%上升为20%,菲律宾从20%上升为26%,马来西亚从9%上升为23%。诚然,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趋下降,但是,农业目前仍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79年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菲律宾为58%,泰  相似文献   

7.
泰国对外贸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把泰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连接起来,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泰国经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泰国经济不论是农业的多样化还是工业的面向出口,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从对外贸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它一直占有突出的份额,1960年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2.6%,1980年上升到49.6%。1995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1699.02亿铢,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6.16%。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泰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是一个农业国家,七十年代末期,农村人口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980年底,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为90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0.1%。菲律宾有可耕地1,400多万公顷,到1978年已耕地约为1,20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86%。战后以来,由于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民经济,改造经济结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以1972年固定价格计算,农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946年的44.3%降为1981年的25.6%,同  相似文献   

9.
一、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一)泰国经济的特点及背景泰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中心,具有单一种植制的经济结构(特别表现在以大米为中心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农产品生产的增长是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靠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来实现的,泰国在工业化方面没有作出什么认真的努力。具有这种特点的泰国经济,除了英国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从自然界摄取生活资料和某些生产资料的重要物资生产部门。农业在哥伦比亚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哥伦比亚全国有可耕地三千七百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2%。沿海平原和安第斯山区是主要农作物区,东科迪勒拉山以东是天然牧场,再往东是辽阔的亚诺斯平原,尚未开发,农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1985年,农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其就业人口占国内直接就业的29.4%,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农业是实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一从十九世纪末叶至今,近百年的时间里,稻米一直居泰国外汇收入第一位,但最近1984和1985年,连续两年旅游外汇收入超过稻米,跃居第一位,旅游业已成为泰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泰国旅游业从1960年设立旅游机构(后改名为旅游局)算起,至今仅26年,但发展很快,接待的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5%和25%的高纪录。七十年代以后,增长尤快,1971—1981年游客人数增加三倍,比经济增长率、制造业增长率和外贸增加率都快。1960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收入1.96亿铢(合950万美元),1972年游客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刊物称泰国将成为亚洲第五条龙,就是将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照此道理,工业应取得较大成就,其实30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尤其80年代发展最快,对泰国经济贡献最大的却是旅游业。从1960年3月26日泰国成立旅游机构,正式发展旅游业以来的30年,到泰国旅游的人数从1960年的8.3万人次增加为1972年的32万人次、1985年的244万人次和1990年的529万人次,  相似文献   

13.
泰国原名暹罗。1939年改称泰国。1945年再次改国名为暹罗,1949年5月至今,又恢复国名为泰国。据统计,至1985年,泰全国有5120万人口。其中,华侨、华人不下600万,但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已不到20万。近半数的华侨、华人聚居于首都曼谷。华文报业亦以曼谷为中心。 泰国的华文报业,从问世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使印度成了重要的游览胜地。近年来,印度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一、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印度独立后,旅游业一直在稳定、持续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发展更快,到印度旅游人数从1960年的12.3万增至1980年的80万,增加了5.5倍,1985年上升为83.7万,1986年和1987年分别上升为106万和115万,1987年比1980年增加1倍多。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收入也不断增长。1980年旅游外汇收入为48.2亿卢比,比1969年的3.33亿卢比增加13倍多,  相似文献   

15.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与服务机构,成立于1967年,系该大学政治系的下属机构。1985年5月10日被正式认可为大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其地位相当于大学的系。亚洲研究所的宗旨是:1、促进亚洲学术研究领域的繁荣;2、使泰国民众对亚洲事务产生兴趣;3、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泰国和亚洲其它国家;4、更好地促进对亚洲和世界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泰国经济发展较快,不仅在东南亚地区表现突出,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也令人瞩目。泰国从1961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到1985年的25年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00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00多美元。按世界银行1980年规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1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泰国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12%提高到1986年的22%,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88年第一次超过农业(19%)。按联合国的标准,制造业的比重超过20%为“半工业化”。这意味着,泰国经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经济连续几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泰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2016年,泰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卓有成效,贸易总量持续上升,顺差显著;泰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仍存在潜力未充分挖掘、出口品种相对集中、深加工程度有限、出口市场低端、产业内贸易发展不足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和挖掘自身比较优势,扩大贸易规模与提升层次,拓展市场与优化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培育竞争优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延伸价值链,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泰国是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982年,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时价计算大约相当于1951年时的30倍。如果按1972年不变价格计算,泰国1974—1982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最高达到8.7%,最低也在4.1%。 泰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农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农业在泰国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泰国人口的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据1982年的统计材料,泰国全国劳动力的75%从事农业生产。在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历来占最大比重。尽管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制造业、运输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这种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八十年代中平均仍然达到  相似文献   

19.
泰国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她的经济之所以得到高速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关系。农业在泰国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劳动力的75%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一向占泰国总产值的比重最大。在泰国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始终占绝对优势,在泰国十大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就占了六项,  相似文献   

20.
广西《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决定,在未来15年中,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充分发挥亚热带农业的优势,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村经济产业化道路,努力建设农业强省。这一决策,既是充分发挥广西亚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的根本保证。也是促使广西经济在“九·五”时期再上新台阶,到2010年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明显提高的有力保证。在未来15年内,如何贯彻实施这一重大决策,努力把广西建设成农业强省,笔者认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战后发展农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