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美与西欧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拉美大部分地区在摆脱西、葡殖民统治以后,又成为英、法、德等西欧列强角逐的场所。1823年的《门罗宣言》正是美国为了抵制欧洲势力对拉美的渗透而发表的。然而,当时的美国还不是西欧的对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在拉美的经济和政治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大危机前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家提出两个半球理论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该理论折射出了美国与欧洲在政治制度上二元对立的观念,同时也体现出了与欧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识形态取向。随着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美国政治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美洲联合的思想,最终在门罗宣言中以国家文件形式全面阐述了两个半球理论。这种理论实质上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一种设想,它试图把整个美洲集体孤立于欧洲之外,使之成为美国独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3.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没有代表权,就不缴税”,这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反对英国统治的战斗口号。“废除贵族和僧侣的免税特权”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三等级的革命要求。当资本主义还代表着一种新兴力量的时候,它曾经一度举起过“税赋公平负担”的旗帜。但是,当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帝国主义、一般垄断已经发展为国家垄断的时候,税收已经成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进行搜括和压榨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美国的税收制度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项重要工具。广大的劳动人民承受着愈来愈加沉重的纳税负担,最大的垄断组织和豪门巨富却享受着种种的免税特权。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在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人民乃至于对中小资本家的剥夺,使资本的集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使资本的压迫达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肯尼迪上台以后,一再鼓吹“减税”和“税制改革”;事实证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所谓“减税政策”正是进一步为最大的垄断资本服务的骗局。“劳动人民的纳税重担”、“垄断组织的免税优惠”、“豪门巨富分文不缴”——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的特征。“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减税骗局”是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说明当前美国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5.
第五种权力——美国思想库的成长、功能及运作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人把西方国家中媒体的影响力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倘如此,则思想库便可称为第五种权力。在西方国家,思想库的不断发展并在各自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近几十年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而要论思想库的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在西方国家中又以美国为最。一、美国思想库的成长“思想库”(ThinkTank)一语据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用以指称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订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①以后便为人们所广泛使用,用来称呼那些从事独立的公共政…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一体化的初期, 美国同时承担推动者、制衡者和超脱者三重角色。首先, 美国从 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积极支持西欧各国推动一体化的进程;其次, 美国以“制衡者”的身份平衡 法、德、英三个主要国家在欧洲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再次, 美国并没有直接地介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而是始终坚持其超脱者的身份, 从而保证了美国整体外交战略的主动性。美国这三重角色相互补 充, 有机统一, 构成了欧洲一体化最初启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欧陆国家开展经济情报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论:“欧洲受到朋友的威胁”刊名:德国《明镜》周刊2000年第15期作者:提洛·蒂尔克(ThiloThielke)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间的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这方面的制高点,美国迅速将其情报机构的重心从政治和军事转向经济和科技。最近,德国《明镜》周刊发表题为“欧洲受到朋友的威胁”一文,披露这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明确指示其情报机构要为美经济服务并将获取的情报转给有关的美国公司。克林顿总统也公开表示:中央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搜集经济情报。现将该外论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一、美国竭力窃听欧陆国家经济情报今…  相似文献   

9.
1992年11月16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经济学教授奇尔科特偕夫人来拉美所访问,并就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作了学术报告。出席会议的中国学者20余人。奇尔科特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美拉关系的发展。在美拉关系的历史分期上,他认为,从“门罗宣言”到“睦邻政策”为第一阶段;从“睦邻政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二阶段;以后的美拉关系则以各国政府来划分。奇尔科特教授还谈到新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98年出版了该中心中东问题专家希琳·T·亨特新作《未来伊斯兰国家与西方关系》。该书从抽象和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以偏概全,夸大意识形态在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并据此揭示出穆斯林国家与西方国家冲突的真正根源,这对我们了解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启示。译编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军事战略又称为国家军事战略 ,是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确保国家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科学。军事战略服从、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 ,协助达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2000年5月30日 ,美国新国家军事战略的指导性文件《联合展望2002》对冷战后十年的军事战略作了最大一次调整 ,并声称“亚洲可能出现一个不确定和美国抗衡的竞争对手”。种种迹象表明 ,美国军事战略重点正从传统上的欧洲东移至亚太地区。美国军事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洲的背景欧洲和亚洲 ,历来是美国争霸世界重点控制的两个地区。但不同的历史时期 ,美国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不同阶段的美国国家利益;二是拉美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及道路的探索.19世纪“门罗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经济影响力达到顶峰,此后其影响力走过了“U”型轨迹:先是开始下降并在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时跌至谷底,而后通过向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达到新的高峰,其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重要标志.但是,当90年代墨西哥和巴西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再次下滑,并因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陷入僵局而跌入新的谷底.与此同时,在拉关,随着崛起的左派反美情绪的高涨、地区大国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控制相对减弱.而奥巴马政府倾向于抵制自由贸易协定,将拉美政策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非贸易领域,因此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将进一步减弱.同时拉美各次区域与美国的经济联系程度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引言尽管东南亚华人千差万别,但专门研究这一群体的学者还是倾向于把他们看成一个统一体,称他们为“华人”或“华侨”。在这些东南亚国家里,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这种倾向在大多数人中很明显,他们使用了“支那人”、“中华人”或“华侨”等名称。我们认为,这些名称只能应用于那些外侨、非混合血统者、以及那些起初并没有打算永久定居的人。我们认为,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术语和下什么定义对文化、社会、心理、特别是政策考虑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析十月革命对美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美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促成了美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了支援俄国革命,美国工人阶级还开展了“不许干涉苏维埃俄国运动”。尽管列宁对美国工人运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美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复杂性使美国的工人运动明显落后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月16日,美国总统与来访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3国总统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波罗的海伙伴关系宪章》。宪章阐明:波罗的海地区是美国欧洲战略的组成部分,3国的安全与独立对美国具有真正、深远和持久的利益;美国支持并帮助3国加入北约;美国加强与波罗的海3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合作,以促进它们与西方的融合,并为3国加入欧盟、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而努力;4国决定成立“伙伴关系委员会”。这虽然只是一个不具法律效力的政治性文件,但它却是3国加速融入西方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实施欧洲战略、遏制俄罗斯的又一重要举措。宪章签署后,俄反应强烈,俄领导人再次表示,坚决反对波罗的海3国加入北约。由此可见,美俄双方在波罗的海地区定有一番激烈的争斗。  相似文献   

16.
西欧和拉美之间曾经有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关系史。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以后,美国通过种种方法逐步地染指拉丁美洲。到20世纪,美国取代了西欧的地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对外政策中的能源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形式 ,分析了能源这一特定因素对乌克兰对外政策的影响。乌克兰能源短缺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依赖俄罗斯能源供给的现实 ,使得乌克兰在实施“回归”欧洲政策的过程中 ,不得不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顾及俄罗斯的利益和立场 ,因此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乌克兰对外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正是由于诸多类似于能源的因素的存在 ,致使恢复独立以来乌克兰一直奉行的“回归欧洲”、疏远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鲜有成效 ,并使乌克兰不得不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开展平衡外交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在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诺曼底模式”是欧洲核心国家法国、德国就和平解决顿巴斯问题而提出的政治方案,也是它们对俄采取谨慎接触外交的具体体现。维持高层对话、由欧安组织进行第三方监督,以及法德居中调解均是具有鲜明欧洲特色的危机管理方式。这一模式一度将2014年的俄乌对抗冻结在顿巴斯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接触和对话,它是基于现实主义均衡理论的“法国模式”与自由主义相互依赖理论的“德国模式”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全面剖析“诺曼底模式”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认为除法国、德国的协调作用外,历史造就的四个外部条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美国的委托授权和英国的袖手旁观、俄罗斯的认可和忍耐、乌克兰的无奈顺从,以及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私下不满。鉴于乌克兰后来无意履行协议且对“诺曼底模式”失去兴趣,俄罗斯对法、德协调失去战略耐心,美国接管并主导西方的对俄政策,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倾向依赖美国和北约采取对俄强硬的态度,“诺曼底模式”随着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无力延续。在地缘政治的冲击下,法、德主导的制度性安排无法继续生效,但未来俄乌冲突发展到和平谈判和战后维和、重建阶段,改良升级后的“诺曼底模式”依然可以作为终结这场冲突的一个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9.
社民党修改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原因是:欧洲核战争威胁、绿党的崛起、党内左翼势力增长,为重新执政开辟道路。调整的内容:维护和平是首要任务;修改德国统一政策,承认两个德国;提出“第二个东方政策”;对美国更加独立;重视第三世界的作用,以及“共同安全”的思想。社民党新的政策思想,反映了欧洲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和独立自主的倾向,它有可能对今后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美国抓住西半球力量格局大变动带来的机遇,不但率先与拉美国家建交,还提出自己的西半球秩序构想,为未来深度介入拉美事务铺垫基础。从风险与收益的视角看,美国率先承认拉美国家独立和单方面发布"门罗宣言"的做法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但最终收益超过风险成本。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的早期拉美政策加速了欧洲在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为改善它的周边环境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历史演进规律的视角看,美国制订了一套具有后殖民时代色彩的拉美政策,为建构美拉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对拉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与拉美国家具有共同身份和共同诉求,因而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为此需要出台有力的政策工具,集中阐明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对拉关系指导原则,大力推动这一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