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心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洪向华 《理论前沿》2006,488(23):46-4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党校10月16日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苏荣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并对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伟大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由此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并获得极大的政治主动。苏荣认为: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它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和全面部署文化建设的中央全会。此前,曾有两次中央全会研究过与文化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一次是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一次是1996年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那两次全会主要是着眼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这次全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全面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7日上午,我院在综合3楼多功能厅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和离退休党支部支部委员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对学院的学习贯彻活动进行安排部署。院领导越翔、王高峰、刘鹏、申元初、黄守华、陈宝湘、许林飞出席会议。会议由刘鹏副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6.
任宣 《青海人大》2006,(6):10-10
10月12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学习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湘成、管雷、高永红、桑杰、贾国明,秘书长刘春耀,各位副秘书长,各专委、办公厅、各工委的负责同志以及机关有关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湘成生持学习会.并就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国有企业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继续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培育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锻造过硬的职工队伍,彰显企业品牌和形象,切实把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必须坚持”的原则,深刻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我党经历了80多年来促进社会和谐和和谐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必须着力解决民生、民权、民心、民智、民力、民享、民乐的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促进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06,(12):10-11
10月2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举行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德春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秦醒民、王法仁,党组成员、秘书长翟培基等出席会议。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副厅级以上干部列席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海南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的定义是:"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是党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定义。理解这个定义,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未来的20年,对我国而言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是错综复杂矛盾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特别提出了“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人生和谐,以人生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每个人的和谐人生是小和谐,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是大和谐。没有较高比例和谐人生的有力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于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人生和谐,是每…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性变化的新内涵——专家眼中的“十一五” 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评价“十一五”的成就时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记者就此采访了宏观经济、“三农”问题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显现了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十六大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观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今年2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重要突…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的变革需要哲学提供新的指南,而哲学也需要不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在新世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就要求哲学作出新的阐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为此,我们特约请了我校几位知名的哲学教授,从不同的哲学视角,如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人类共同价值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谈了他们的看法。现将他们的观点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一种生产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状况是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应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从机制上协调好劳动关系,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发展青年文化巩固扩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青年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的团结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高度重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发展了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为此,2006年10月25-27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隆重举办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四届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和全国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和部分省市党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切实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