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世  何国涛 《各界》2008,(4):42-44
六、退休以后的剥削生活   黄金荣在做过了60岁寿以后,就辞去法捕房华探督察长职,退休闲居.沈德福继其后任,继沈后任的是任水扬.这两个人皆因不趋奉黄金荣,为潜存在法捕房里黄金荣的恶势力所排挤而去职.继任之后的是金九龄,以及法捕房政治部主任程子卿,两人均出黄门.担任法捕房总巡多年的乔辨士,法驻沪领事杜来,在黄退休后,常到黄宅,商量有关法租界治安的事情.黄在幕后操纵法捕房警权,以维持其帮会集团中的霸权.因此,黄的退休,是以退为进,将衣钵传之徒弟,自己以太上皇自居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2.
徐铸成 《各界》2008,(9):82-84
1956年5月,<文汇报>"自动"宣布停刊,职工除一部分肃反对象(其中有党员)留沪继续检查外,其余都迁往北京参加<教师报>,我被任命为总编辑.<文汇报>所以停刊,原因有二:(1)当时上海的第一书记(有名的"一言堂")认为上海报纸太多,不便控制,主张<文汇报>停办.……  相似文献   

3.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5):75-78
偶然被胡耀邦认识   我很早就知道胡耀邦,但当时胡耀邦并不认识我.他是我的父辈,比我大差不多30岁.   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  相似文献   

4.
蓝英年 《各界》2010,(6):75-79
一 张东荪是何许人?七八十岁的老知识分子可能多少知道一点,再年轻的就未必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曾彦修  李晋西 《各界》2009,(5):10-13
他,知识广博 1937年12月,王明、康生、陈云同机从苏联飞回延安.康生在苏联中共代表团中是近似于王明的一个人,政治局委员,地位很高.1938年五六月在马列学院教过我们的课,党的理论这部分是他讲的.他会讲,有一句是一句,条理清楚,没有一个字重复,很有感情.  相似文献   

6.
康生的"抢救运动" 说是康生的"抢救运动",是因为这一害人运动确实是他一手策划、制造的.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开始时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所以整风开始后,干部们并没有感到有任何压力,能够集中的读点书是很难得的机会.但是最终结果却与初衷大相径庭.事情是如何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7.
翁元 《各界》2010,(1):17-18
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只要有什么大的庆典,需要有一篇什么训词的文稿,要以他的名义或者声音发布时,这就是他最重视的时刻,修改文稿一句一字从不马虎,斟酌得特别留神,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通常,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是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秘书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以后,马上就送到老先生面前,再给他过目。  相似文献   

8.
9.
刘绪贻  余坦坦 《各界》2013,(4):90-92
关于吴先生的婚恋故事,评说的人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予以同情;了解详情的人,则认为他自诩“殉情”乃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对他和毛彦文的苦恋,我在清华、西南联大读书时是同情他的,认为是毛彦文爱虚荣,背叛了他,  相似文献   

10.
11.
“工农兵作家”的由来 “工农兵作家”这个名词或者群体恍惚已经十分遥远了.它的出现比“工农兵大学生”早,但几乎同时消失.上世纪7 0年代末中国开始的一场伟大变革,静悄悄地淹没了他们. 1958年的“大跃进”也是个“人人写诗”的年代,或许就是工农兵作家的土壤;紧接着大饥荒,紧接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再紧接着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指出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已经堕落到“修正主义边缘”,再下去就是“裴多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2.
徐铸成 《各界》2008,(10):86-89
1957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我接到市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我于翌晨去参加在锦江饭店举行的一个座谈会.内容没有说明,只说会议很重要,必须本人准时参加.第二天,我去参加,看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电影界代表人士,陈望道、陈平守、傅雷、周煦良、孔罗孙、周信芳及金仲华、舒新城、赵超构、吴永刚、石挥等都到了,还有一个宣传部文艺处的干事姚文元(当时文艺处长为张春桥),<解放日报>总编辑杨永直,也参加.……  相似文献   

13.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6):76-78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  相似文献   

14.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领衔研究的一个课题年底前将结题,这个课题是关于中美合作所的。作为二战期间中美两国建立的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中美合作所抗日有功,但长期以来它却成了‘美蒋罪行’的代名词,被不断妖魔化,造成了历史的误会。厉华说。  相似文献   

15.
杨银禄 《各界》2011,(9):11-14
1972年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向北京发回一份电报: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副教授洛克珊·维特克夫人希望到中国访问,专门采访有关中国妇女革命的历史,请考虑作为友好人士予以接待。  相似文献   

16.
林海 《瞭望》1984,(51)
一九七九年六月我被派往英国工作,那正是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赢得大选胜利之后不久。虽然我未能赶上那次竞选的盛况,但在英伦三岛的五年记者生涯却是在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度过的。我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目睹撒切尔夫人衣着入时、仪态端庄的风度,听过她能言善辩、机智敏捷的口才。特别是她那被褒者誉为“意志刚强、处事果断”,而被贬者贵之为“强硬而独断专行”的“铁夫人”作风,则不但时有所闻,也常有所见。 然而,作为一名中国的女记者,我要赞扬撒切尔夫人为促进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两国经济贸易所采取的积极,明智的态度。对她虽然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家庭主妇的贤淑本色,我也深表敬佩。  相似文献   

17.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军队生涯中,我一直从事政治工作,部队里的政治工作岗位,差不多我都干过。当兵前,我只读了初小四年。在部队期间也没有进过什么正规学校。靠什么来担负起组织交给我这么重的担子呢?红军就是一所大学,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武器。多年来,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承上启下”的工作,对上是当好参谋助  相似文献   

18.
遥远的父亲 对"杜月笙的儿子"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感受,坦率说,这问题我好像从来没想过.早期我出去做事也没人认识我,知道我的人我也不是常碰见,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自从做古钱收藏以后,知道我身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奇怪,因为大家认为我是个家庭背景很复杂的人,不可能有这种嗜好.我的出身不是我能选择的,我也没办法逃避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19.
20.
我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里,有三次看到她真诚地伤心流眼泪. 1968年11月份的一个晚上,北风飕飕地吹摇着无叶的柳枝,天空中飘撒着零星雪花.江青吃过晚饭,叫我打电话给姚文元,"文元同志,一会儿,江青同志到17号楼去看电影,如果你有时间,想看的话,江青同志请你跟她一块看,如果没有时间,不想看的话,也不要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