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引发了日本群众的恐慌,也影响到整个亚洲甚至太平洋沿岸北美的社会稳定。此次灾难事件导致受灾群众面临缺水缺食、停电、核泄漏污染等问题,而灾后日本政府救灾不力导致了一些群众恐慌,影响了社会秩序。我国受核泄漏消息的影响,出现了群众抢  相似文献   

2.
年初 ,禽流感在中国周边转了一圈后还是在中国大陆爆发了。尽管在周边国家出现禽流感之时 ,许多人就感到惶恐不安并祈祷着这种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疫病远离中国。在禽流感发生初期 ,也不少人预料 ,禽流感的危害可能超出了去年的“非典” ,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并有可能造成社会公众普遍的心理恐慌 ,进一步对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 ,从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情况看 ,这种预判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尽管从疫情分布图上看到 ,禽流感依然在中国境内迅速蔓延 ,但它对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影响似乎并没…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9,(6):16-16
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爆发,已成为全球民众最为担心的事件。当瘟疫开始爆发,恐慌可能会先行一步,更快地蔓延整个世界。这就是电影《极度恐慌》所讲述的故事,那只非洲小白脸猴身上的依波拉病毒,不仅让故事中的人物“极度恐慌”,也让银幕前的我们惊心动魄。不幸的是,致命病毒并非只是电影编剧们杜撰出来的虚拟事物,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最近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可怕的传染病毒一次次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出现并且蔓延。  相似文献   

4.
略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社会恐慌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玥 《前沿》2012,(19):131-133
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人类健康的基本问题之一,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延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意识的侵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升温的趋势,公众也因焦虑和担忧而陷入周期性社会恐慌,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为此,有必要对食品安全及其引发的社会恐慌作全面的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赵升有 《现代人事》2000,(10):29-30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虽然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今天重温这段讲话,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那深刻的内涵与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提示一:无须恐慌。尽管流感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毕竟当今人类的组织、科技、信息等各项能力与1918年那个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型人流感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但人类的预防、控制办法也越来越多, 因此无须恐隘,恐隘无益。提示二:必须警惕。目前禽类H5N1正在欧洲及亚洲周边国家肆虐,国内部分省、区也出现了疫情,虽被及时扑灭,但必须警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元年,我有幸“结识”了一个具有大智慧的小人物——王小平。读了她的处女作《本领恐慌》以后,我频频地向自己发问:你有本领恐慌吗?直问得自己脊背流出了冷汗来……  相似文献   

8.
杨骏 《半月谈》2003,(9):80-8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与疾病作斗争,而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们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灾难性的疾病。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灾难性的疾病,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均远基于今天的“非典”,然而最终都败下阵来,人类从未因为某种疾病而长期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对于人类与灾难性疾病半争进程的解读,或许在思想上能够对我们今天与“非典”的战斗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伯特兰·罗素有句名言:“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则断言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成就、权力、合群。只要是稍有历史、政治知识的人都会承认权力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普遍现象。尽管权力曾给人类社会带来过一定的悲剧灾难,但若没有权力作“粘合剂”,人类就无法组成社会,无法以群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可以说,不是所有人对权力的追求程度都是等同的。事实上社会人对权力的动机指向和强度各不相同。本文试图探索权力与动机的内在关系,找出规范和约束权力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10.
田恬 《中国减灾》2013,(3X):20-21
<正>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非典"对人类而言,既是躯体疾病,更是精神应激源。它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一个社会在危机时期的整体应对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人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非常时期透视非常心理与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非典"流行涉及的人群面更广,会  相似文献   

11.
“捣浆糊”社会失范和离散的警报上海社会科学院陆震如果说9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东西能给种种不着边际的盲目乐观高调于以当头棒喝的话,那么日见其盛的“捣浆糊”现象肯定位居首选之列。“文革’”所造成的最深重的历史灾难之一,是它从根本上损伤了人们善良...  相似文献   

12.
薛晓源 《探索与争鸣》2022,(12):27-33+210
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缤纷多彩的许诺和空幻的虚诺,什么是解放和救赎之道?首先,要重新定义人类幸福的标准和指向。数字全球化不是激发“乌托邦的幻想”,也不是刺激“乌托邦的冲动”,更不是追求“激进的乌托邦”,而是对未来保持平和的“乌托邦的理想”。其次,要提倡人文关怀,提倡文化共同体,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和平有序的发展,不能一味给所有事物加速,突然加速的社会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灾难。再次,我们脚踏实地面对现实,要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不能把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寄托在遥远不可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会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日本的平成年代由最初的"平成景气"演化为"平成恐慌",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打击,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平成恐慌"有其经济、金融、政治背景和原因.中国虽然与日本不同,但防止经济、金融、政治层面某些非健康因素的滋生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影响,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瘟疫与人     
尽管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就在同地球上其他有形动物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直到19世纪末.人类同微生物的斗争.却一直如同瞎子摸象.充满着艰辛和神秘。微生物这把无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虽不曾动摇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战争、灾荒、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6.
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和恐慌情绪正在世界蔓延。但是,从中国传出了另一种声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人民论坛》2013,(16):20
于丹:这个社会是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但是怀疑主义更大地放大了恐慌,盲目的恐慌无助于我们社会的改善。胡鞍钢:中国的伟大复兴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一个集大成的巨大的"世界贡献"。贾磊磊:和谐,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8.
薛晋 《观察与思考》2008,(13):47-47
通常认为宣传的出发点在于宣传者的利益,是基于“我要你知道”,而新闻则是基于大众的认知需求,即“我要知道”。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这两者其实是一致的。强震波及十多个省区市,社会对信息需求空前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媒体反应迟缓,社会恐慌会迅速蔓延;反之,如果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向人们传达充分、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知情权,也有利于更好地安抚百姓,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一些企业纷纷裁员,有些员工受焦虑与恐慌情绪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专注本职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增多、安全隐患频现。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影响社会生活,引发人们思考。于是,“敬业精神”与“职业精神”的老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本刊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策划推出此专题,希望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珍视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精神,认真的敬我们的“业”,履好我们的“职”。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4,(3):24-28
传染病的肆虐是亚洲传统病痛的组成部分。“非典”的惶恐依稀可见,人们的内心尚未完全平息。骇人听闻的禽流感又在年初爆发。泰国、越南等一些亚洲国家纷纷为禽流感所惑。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看似鸡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禽流感是对中国家禽养殖业、人命和GDP增长率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