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使用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吃小米蔬菜,务必吃象尾和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扩大,必然要用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壑,那样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因为荒淫无度而亡了国。一双牙筷,预示亡国之危。箕子这个推断,见微知著,从端倪推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见到之后十分担忧和害怕。箕子认为,商纣王既然已使用了象牙筷子.那么必然不会用陶土烧制的器皿盛汤.一定会用犀牛角或玉石做的杯子.而玉石杯子盛的、象牙筷子夹的.一定不会是豆类、野菜这样的粗粮,而一定是牦牛、象、豹胎等美味。食着这些美味,他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住茅草屋.而必定要穿多套锦绣衣服,住豪宅。按照这样的要求,奢侈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天下的财物也不够他享用。所以,商纣王的叔父“见象箸而怖”也就并不是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后来.商纣王果然因奢侈淫乱不知收敛而导致国力空虚.军心动摇.最终亡国。  相似文献   

3.
纣王登位不久,就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劝道“:大王用象牙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有了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吃的自然是美酒佳肴,穿的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了。对这样的后果,我不寒而栗。”纣王听后不以为然。5年后,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纣王肆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的江山。虽然对一个堂堂帝王而言,区区一双象牙筷子确实算不了什么。然而,有了象牙筷子,自然还会想别的。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不好控制了。纣王的历史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经济学上有一个消费理论——齿轮效应。即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趣味概念     
◎棘轮效应商朝的纣王登位不久就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忧心忡忡地对大臣们说:“大王用象牙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有了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吃的自然是美酒佳肴,穿的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了。对这样的后果我不寒而栗。”5年后,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纣王肆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的江山。箕子对纣王的担忧暗含了现代经济学上的消费理论——棘轮效应。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提出的,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这就像在机械传动中的“棘轮”(齿轮)一样,只能…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3,(8):152-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3,(10):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7.
《干部人事月报》2011,(2):95-95
商纣王有一天吃饭时用了一双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听说了,叹息不止,家人不解。他说:大王用了象牙筷子就不会用陶碗陶杯了,而要用玉碗玉杯了;用了玉碗玉杯就绝不会吃平常饭菜,而要吃山珍海味了;就再也不会穿粗布衣服、住茅屋了,而一定要穿锦衣华服、住高台大厦了……这样下去,奢侈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势必要搜刮民脂民膏,并对反对者予以镇压,如此国家就危在旦夕了。但忠诚的箕子仍去劝谏,纣王怒而将其囚禁。  相似文献   

8.
张宇作序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蟳埔女是在泉州的集市上,第一个印象是她们头上梳着圆髻,圆髻上环绕着一圈圈用鲜花串成的花环,中间叉上一根象牙筷子,穿行于集市人群之间,争芳斗艳,美不胜收。陈敬聪出生于蟳  相似文献   

9.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10.
妙语     
《时事报告》2013,(11):5-5
历史反复证明,离开和平稳定,发展无从谈起。东亚许多国家都是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倪洋军 《传承》2010,(28):1-1
国人就食,传统用筷。然于其使用,却有天壤之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多用精美绝伦的金银筷、象牙筷,平民百姓只能使用普通材质的竹、木筷。金银筷、象牙筷固于传统,在新中国仍未消失。  相似文献   

12.
筷子随想     
<正>筷子,又叫箸,福建人和潮州人至今还是以箸来发音。要求功能才发明出来的,有一说是用筷子夹东西,才不会把食物弄脏,这我不太相信,古人有得吃已感幸福,那管得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13.
狗语新解     
狗年来临,人们照例要说几句关于狗的吉祥话。但查遍字典,诋毁之词甚多让狗蒙上了不白之冤。狗嘴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其实,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情有可原,狗嘴里本没有长象牙,当然也就吐不出象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按职责分工, 吐象牙是大象的分内之事,与狗何  相似文献   

14.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15.
失传的技艺     
《台声》2016,(18)
正若非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古人的巧夺天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几个象牙套球,都是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球内套球,逐层镂空,每层厚薄均匀,球面刻上精细图案花纹,层层都能转动。最大也是最出名的那个高54.8厘米,直径11.7厘米,玲珑剔透,雕工细腻,从里到外总共有17层,堪称清代中晚期象牙雕的扛鼎之作。据说,工匠在雕刻象牙套球时,先要将象牙打磨成球体,然后沿球的径向在球体上均匀地打出一些大孔,再用特制刀具伸进孔里横向勾勒掏空,逐渐将象牙球分隔成很多可以独立转动的层,接着在各个球面  相似文献   

16.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人公众视野,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实际上,17年前,“非典”暴发后,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但遗憾的是“雷声响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为何至今我们还没学会使用公筷?“多筷齐发”可能让“病从口入”“够不着的菜,别人夹给你;有老人在,晚辈要给老人‘敬菜’;有小孩在,老人更是不停给他们夹菜。讲究一点的,会另外拿双筷子;没那么讲究的,直接就用自己的筷子。”  相似文献   

17.
趣味概念     
◎天堂与地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孩子请神仙告诉他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神仙就带他去看两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孩子看到一个摆满美味佳肴的高台,可惜所有的食物只能用三尺长的筷子去夹。这时,一群饿汉冲进房间,用筷子夹起食物就要往嘴里塞,却怎么也吃不到,急得直哭。神仙说:“这就是地狱。”在另一个房间,同样的高台、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筷子,但取食者却彼此帮助,你喂我吃菜,我喂你吃肉,三尺长的筷子运用自如。神仙说:“这就是天堂。”厉教授说,互帮互助是“天堂”,自私狭隘只能走向“地…  相似文献   

18.
在德国我到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德国朋友阿曼德家做客时,受厂里工人们委托给他捎带了一大包东西,有中国古典对襟式小衣服、龙头童鞋、绣花围嘴儿、哗啷棒、不倒翁等给他即将出生的小孙子(女)的礼物,还有给他和他太太的中国象牙筷子、彩缎荷包、橡木烟斗等礼物。此外还有十几封写给他的热情洋溢的信件,这些信有的是画的画,有的是用简单的中文、德文和英文,反正都是他们之间相互都能看得懂的文字。阿曼德一件件地看着礼物,一封封地读着来信,不禁泪流满面,连声说道:"中国工人朋友,我好想你们啊!"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身患半身不遂的老大娘费力地用手握住筷子,夹起碗里的打卤面,另一只手不好使,无法端起盛面的碗。这时,老人身边一位浓眉大眼、满脸笑容的护理员弯下腰帮老人端着碗,边聊天边帮助老人吃饭,一直看她吃完。这位女护理员又来到别一个房间,把一套新衣服帮另一位老大娘换上……这是延边社会福利院养老重患区主任许传娟日常工作中两个普通的镜头。身为延边社会福利院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20.
有人喜欢猫样的女子,慵懒可人;有人喜欢豹样的女子,野性撩人。女人喜欢皮草,于是就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既然这样,就不妨奢侈一把,放纵一回,在皮草温柔的包裹中尽情陶醉,做个魅力四射的皮草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