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晖 《法制与社会》2013,(15):156-157
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获得通过。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在聘任制规定方面有许多创新之处。国内学者也对公务员聘任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公务员法》是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改、升位而成的。较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有较多创新之处;该法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务员法》从2006年元旦起正式实施。它在未出台之时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然而,它反映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共人事行政改革的趋势,较之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及晋升制度、规定了“两结构”的工资制度,严把“入口关”、加大对聘任制的重视力度等,这些创新适应了我国干部人事的实际情况,值得肯定。但仍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4.
论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位分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最基本的制度设计之一。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相比较而言,《公务员法》中设计的职位分类制度有许多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职位类别划分更为科学、职务序列设置更加多样化、级别的内涵与功能更为明确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总结吸收了十余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既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适应了公务员管理监督的新情况,对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也有新的重要发展和创新。法律对有关公务员的义务权利、职务级别、录用考核、工资福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在近二十年遭到了最猛烈的批判,例如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再造官僚制",麦克尔·巴泽尔呼吁"突破官僚制",而彼得·普拉斯特里克倡导"摈弃官僚制",更有西方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官僚制与社会和谐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官僚制与社会和谐是否真的誓不两立?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如同西方国家再造、突破甚至是摒弃官僚制?本文通过对官僚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本质进行阐述,从而揭示官僚制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法》的出台象征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即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新公务员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新公务员法有着许多创新的地方。而且,和许多外国的公务员制度相比,新公务员法规定的众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创新的地方,都是以"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这一中心思想和立法目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屈站 《法制与社会》2010,(23):140-141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对人类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官僚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国家都掀起了行政改革的热潮,从官僚制的视角看,本文认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实践是在步入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对传统官僚制的一种扬弃,中国的行政改革实践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对现代理性官僚制不足的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聘任制是在政府雇员制基础上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关于职位聘任的内容,把聘任制作为公务员任用的补充形式。在我国,聘任制的实施是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的。早在公务员聘任制实施之前,各地政府就已经用政府雇员制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加以试用,聘任制是在吸收雇员制的优点和对缺点改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官僚制: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模式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遭到了西方行政改革者的广泛批判,但官僚制的完善仍是行政现代化的关键。因而对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官僚制依旧是我国行政组织模式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官僚制的缺陷和局限性要求必须对其加以矫正和改革,而学习型组织理论用于这一改革具有可行性。因而我们找到了塑造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组织模式的新视点,即,将学习型组织与官僚制进行优势结合,建构学习型官僚制。  相似文献   

11.
官僚制分为前官僚制,理性官僚制和后官僚制三个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家产官僚制没有走向理性化,而是依旧具有其独特的传统特性。本文通过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分析,并在其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官僚制发展不足的现状,提出官僚制改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政法要闻     
(2005.4.21—2005.5.20)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务员法》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务员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与《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有四大变化:一是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二是吸收了十几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国家公务员制度完善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子芳 《行政与法》2005,(11):55-56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所改变、突破和创新。职位类别划分更明确;规定职务与级别设置及对应关系的原则;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聘任制纳入了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的权益保障有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在这部法律中,对公务员职务职级作较大调整公务员职务职级的划分与设置将结合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作较大调整。本文从之前出现的问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如何解决对我国公务员职务职级结合制度改革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丽 《行政与法》2004,(9):72-74
官僚制度下形成了官僚制组织及其成员以理性为基础的价值取向,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官僚制组织及其理论受到了冲击,新的社会需求要求政府公务员树立新的价值取向。我国作为后发展中国家,在对官僚制组织体制进行反思和改革的过程中,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务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客户驱动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讲到客户驱动理论,不得不先提到"政府再造"理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起了一场"政府再造"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改革,重塑政府角色和职能,从而使政府更有限、更负责任、更高效和更民主。"政府改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建没"企业型政府",而"企业型政府"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顾客导向",即"客户驱动"。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公共管理学家麦克尔·巴泽雷在他1992年撰写的《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一书中提出: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已遭到严重批评和  相似文献   

17.
废除官僚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锦洲 《公共行政评论》2013,(3):127-149,169,170
论文介绍了法默尔《杀死国王——后传统治理与官僚制》一书的理论贡献,并批判性评价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观点。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标志着后现代公共行政语言理论的形成;《杀死国王——后传统治理与官僚制》建构了后现代治理理论总体性框架,其中"想象的游戏"的认识论、"寻求的正义"的方法论和"艺术的实践"的实践论,从理论层面为我国重塑公共行政理论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官僚制的行政管理具有精确、稳定、纪律严明、可靠和效率高的优点,西方政府部门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建立起来的,然而自70年代以后,官僚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完全不同于产业革命时期,尤其是80年代以来,对官僚制的改革成为世界行政改革的主要潮流,在信息技术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官僚制的行政模式进行改革,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而中国多元社会形态并存,这在客观上要求既要加强官僚制,又要借鉴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中的许多原则和政策建议,从而构建以官僚制为主的多元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反映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较之于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及晋升制度,规定了“两结构”的工资制度;增加了对廉的考核,加大了对聘任制的重视力度;提供了司法救济,强化了公务员的责任行政意识。这些创新适应了我国干部人事的实际情况,但仍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法》讨论稿将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员”系列管理 ,这将导致《公务员法》与《法官法》、《检察官法》以及公务员考试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冲突 ,最终还将影响中国的法律职业化发展和司法改革目标的实现。法官、检察官的职业特性决定其有别于国家公务员 ,建立适应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要求、符合法律职业特征的法官、检察官特殊管理机制是国家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如果 2 1世纪制定的《公务员法》还不能建立在干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 ,还不能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人事行政机关的高度垄断权 ,那么 ,就意味着《公务员法》的制定条件是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