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 存在着两种方向之争, 涉及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005年是推进联合国改革的重要年头, 国际社会围绕联合国改革的纷争异常激烈。中国在联合国 改革问题上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为把握联合国改革大方向,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维护 联合国的权威和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杨泽伟 《国际观察》2007,25(6):20-26
联合国改革是指为了适应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提高效率,而对联合国进行的机构性演变的过程。联合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是联合国改革的内外动因。"9.11"事件后,国际法律秩序的危机成了影响联合国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秩序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的成立是国际秩序的重大进步。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社会存在着两个既并行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国际秩序,即联合国秩序和冷战秩序,但联合国秩序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更有生命力。冷战后,出现了两种国际新秩序之争,双方都需要联合国,但将联合国置于不同的地位一个是要将联合国变成“制度霸权”的工具,一个是要提升联合国的地位,使之成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机制。双方都提出要改革联合国。目前,联合国改革虽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触及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但核心问题是联合国发展方向,它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论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扼要回顾了联合国改革的艰难历程,认为联合国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它难以克服五大矛盾。文章认为,联合国改革的核心是民主化问题,只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铲除,在联合国内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也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改革。只有在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特别是大国有了共同政治意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克服五大矛盾,进而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改革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国改革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事关各方利益的调整。事实证明.这项改革只有信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兼顾所有方的要求,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面临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空前挑战,改革已成为事关其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冷战后的联合国改革与新旧格局的转换和国际新秩序的建构密切关联,加之各成员国之间在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联合国改革步履维艰,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加强联合国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见,国际社会为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05年9月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为深化联合国改革、全面落实《千年宣言》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体现了各成员国对联合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纪念联合国创建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的建立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造.<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始终是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典.面临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改革主要涉及发展问题、安理会改革和秘书处改革,三者缺一不可,而发展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联合国改革关乎联合国的前途和国际关系全局,必须坚持协商一致原则,慎之又慎,循序渐进,以策成功.  相似文献   

8.
自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的联 合国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入发展。如果以时间为轴,从机构、学者、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 的联合国研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联合国研究的显著特点:从研究视角来看,中国的联合国研 究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较为紧密,这使得学者偏重政策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中国外交服务,并非纯 粹学术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当前中国联合国研究的关注领域相对广泛;从研究资金来看,联合 国研究资金相对缺乏,当前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或研究团体的自筹;从联合国研究现状看,当前中国 的联合国研究仍然呈现出“既前沿又边缘”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尚未达到“显学” 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日,“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向安南提交了一份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联合国改革建议报告(简称“名人小组报告”),其中就安理会改革推出A、B两套方案。“名人小组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2005年3月21日,在基本认可该报告的基础上,安南向联大提交了《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报告(简称“安南报告”)。报告最引人注意的是安南为安理会改革设置了时间表,强烈敦促各国在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之前就这一关键问题做出决定。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集团…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创建60年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由于各成员国在国际秩序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将是一个复杂和颇费周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其本身的构成都发生了沧桑巨变,超级大国推 行单边主义,使其面临空前严峻挑战。这些使联合国改革,确定其在新形势下的正确定 位和走向,提上了重要而迫切的议程。安理会是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宜适当增加 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中的席位,以加强联合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现有的安理会五个常 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是历史形成的,不宜改变。新增的常任理事国不宜享有否决权。经社 理事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也须进行必要改革,以使之能快速而高效运转。联合国及其 《宪章》始终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不可取代和或缺的。其需要改 革和完善,但没有也不会过时。超级大国用霸权逻辑改造联合国和篡改联合国宪章的图 谋是不会得逞的。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程序与决策--以对日本的影响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燕  明明 《东北亚论坛》2006,15(1):28-32
随着60届联大的闭幕,围绕着扩大安理会进行的一系列论战也告一段落。但是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如联合国的发展方向、安理会的作用以及联合国改革的未来影响等都值得去重新思考。在这些问题中,安理会的扩大、加入的程序、成员国的资格等也都需要再继续认真研究。对于所有国家来说,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涉及程序性的问题,也涉及策略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实现“常任梦”。从这种意义上说,日本“争常”的思想与行为对于深入研究联合国改革及其影响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改革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堂 《国际观察》2003,(4):16-20,15
进入21世纪,大国之间矛盾的增多和超级大国的单边政策使联合国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同时,联合国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客观不利的现实,联合国机构和职能的改革更趋紧迫。如何学会在大国利益的夹缝中生存并发挥最大的作用,关系到新世纪初联合国改革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入变化,联合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 力,如何应对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多边对话机制的竞争。联合国为应对这些新的挑战,需要以全球 治理为价值取向,改革内部结构,加强与相关国际行为体的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述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改革是当前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国际安全体系的深刻变化是联合国改革的原动力,而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对国际安全体系和平转型的贡献,将取决于其改革和制度创新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和管理国际安全威胁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新现实,以及如何在国际体系转型中强化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改革与21世纪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包括作为客观秩序的国际格局与作为主观秩序的国际规则两方面,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秩序最重要的载体。联合国改革包括以安理会为焦点的机构改革及发展、安全、人权三大领域的改革。安理会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格局面临调整,联合国三大领域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规则面临变革。联合国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与诉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的会议《成果文件》,联合国正式启动了以"转型"为标志的全面改革进程,而人权领域被列为改革的优先领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权领域改革无论在人权机制建设方面还是在人权观念演变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人权领域的改革及其成果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和特征,既是国际人权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体系调整过程中,联合国作为其载体"转型"的一部分。但由于人权问题历来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敏感问题,人权领域的改革前景势必受制于国际政治斗争总体形势,同时人权理事会的运行和"保护的责任"的实施情况还将受到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宪政及其结构缺陷与路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宪章>是当今国际宪政发展的集中体现,但存在着结构缺陷.当前联合国改革,不只是安理会重组,更是国际结构和秩序的变革.改革的深入,将使<联合国宪章>的构成更趋完善,并朝某种准世界性宪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联合国的基石之一。联合国成立以来, 制定了大量的人权保护文件, 成立了 各种人权保护机构, 初步确立了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和相应的实施程序。但在目前, 这种保障机制 仍然弊端重重。因此, 重塑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 增加人权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协调性和体制运作 效率, 是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5月2日由联合国、美、欧、俄四方在伦敦召开外长级会谈并发表声明,称将在年底前就巴勒斯坦建国达成协议。 5月2日英、美、俄、法、德、中六国外长在伦敦就伊朗核问题复谈方案达成一致,寻求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