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10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坚持服从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活动,民族文化得以弘扬,群众文化得以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一、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侗族先民即繁衍在玉屏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无尽的文化宝藏.自治县建立以来,把“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提到了重要日程.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抢救、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工作.80年代初,通过深入侗族村寨采风,走访民间艺人,调查风情民俗,搜集了大量资料.民间文学主要有民歌、民  相似文献   

2.
一八八六年,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科学地运用各民族的婚姻礼俗资料,“来回溯父权家庭的起源”。他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社会风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婚姻礼俗,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民俗事象及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家庭形式相适应,而且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  相似文献   

3.
入乡随俗,随俗的前提是知俗,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皿。是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煌煌大著(中国名城汉俗大观),正给人们提供了个认句]汉族民俗较为全面、精当的住本。该书编者“出于为国家、为民族保存民俗史料的匹夫之责”,从课题设计、论证到组织社会调查,五易寒*,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大功告成,令人欣再一民俗是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贯通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层面,通过百姓“习焉而不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式,渗透在人伦日用中,并世代相沿。从某种程度上看,民俗的仪式、禁忌是民族集体无…  相似文献   

4.
白童 《台声》2004,(5):84-87
饮茶,雅称“品(?)”,是东方民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之一。茶艺,则是千百年来我们聪明的祖先在饮茶实践中结合社会形态、社交礼仪以及时代背景等逐渐探索形成的一种文化瑰宝。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对与茶有关的文化内涵和基本常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古代文献上第一次出现“茶”与“茶  相似文献   

5.
“六山六水”调查 (贵州民族调查 ) ,是我国民族研究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重大学术研究工程 ,为贵州省的民族研究事业、为全国的民族研究事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乃是对这一调查研究工程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各民族广泛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它内涵很广,包括物质、精神等方面。研究一个民族的民俗,对于认识这个民族的上古文化和现代文化至关重要,如将现今一个或者几个民族当今民俗与考古或史书记载的民俗进行比较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上古人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形成与至今的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从刀丰富多采的民俗事象中,可以追溯到她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上古文化。认识她在上古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等。下面试将苗族当今的习俗与汉文献记载的史迹或考古发掘等进行比较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袁恩培  徐霜 《人民论坛》2013,(10):222-224
传统的“民俗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潍坊风筝为例,站在潍坊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层面上,研究传统的风筝艺术向现代城市文化的转变,探析民俗艺术与现代城市品牌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期对实现传统的“民俗艺术”向现代“城市文化”的转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道真仡佬族"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分析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仡佬族中遗留的“哭嫁”民俗的民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功能。这种民俗有益于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时 ,民族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 ,在其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的一部份。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总是令人不安地处在或迟或速的衰坏和消失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护贵州高原上的民族、民俗文物,是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个体命名制度(personal naming system),就共时的方面来说,往往与其家庭婚姻制度、亲属制度、社会分层、价值观念等诸多文化子系统有“附着”或“丛结”的关系,成为民族文化整合机制中的纽结之一:就历时的方面看,命名制度的演变,往往反映出一个民族在上述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变迁,对民族文化史的再现,无疑具有其特定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中,个体命名制遂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这方面研究的开展在国外和港台民族学、人类学界已颇深入,然而尚未引到我国大陆民族学和人类学者的重视,罕见有此类专题学术力著面世。至于侗族的个体命名制,则更是没有问津  相似文献   

11.
10多年前 ,神州大地兴起了“文化散文”热。我第一次读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惊奇之余随之倾倒。我受到启发 :既然可以写文化散文 ,为什么不能写文化小说、文化诗歌甚至文化影视剧呢 ?于是我着手搜集资料 ,动笔写作 ,完成三卷全三册的《唐代社会生活》手稿 ,今年初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可以说是我实践“文化小说”理念的第一个成果。文化小说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化的小说 ,或是用小说写文化。它当然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在题材或内容上是文化 ,二是在体裁或形式上是小说。这应该容易理解。鉴于现在“文化散文”理念已被公众接受 ,我们…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纸马     
云南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古朴、稚拙、粗犷的木刻版印艺术品纸马。它是民间鬼神信仰体系形象之集中表现,同时,兼容了部分儒、释、道神灵,内容丰富、芜杂,形式多种多样。在民俗使用过程里,或张贴、或飘撒、或焚化,具有较高的美术价值。关于纸马,清赵翼《陔余丛考》中提到:“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骑之用,故曰纸马也”。我省各地对纸马或甲马的称谓有所不同,大理、保山一带称为“纸火”、“纸副”,楚雄等地称为“云马”,昆明、曲靖则传承中原称谓,即称“甲马”、“纸马”。它广泛使用于汉、白、彝、藏、纳西、傈僳等民族的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架桥与教学     
人们为了来往、运输方便,就要在江河、沟壑上架一座桥梁;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必须通过教学这一途径。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教学不也是一种“架桥”吗? 其实,教学与架桥相似之处远不止此。架桥,事先要调查研究,摸清地形、地物、水文等有关情况;教学,则要熟悉教材,摸清学生底子,真正吃透两头。架桥,施工前要精心设计图纸,备齐各种材料;教学,则要详尽搜集资料,认真写好教案。在施工过程中,架桥要坚持科学态度,严  相似文献   

15.
侗款文化     
侗族是我国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侗族属古百越支系。由于他们大都聚居在山峦重迭、深山峡谷之中,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势力在侗族地区相当薄弱。为了维持本民族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的款组织。侗族人称为“款”,异族人称为“侗款”,后人统称为“侗款”。侗款的原意是指侗族社会的“饮血盟誓”的社会组织。也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遗留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孕育了他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然而传统的彝族民俗,则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广大彝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的相互依附、彼此依赖的关系,使彝族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彝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彝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节日,亦称“节今”,是指历法上固定的节气之日和民间约定俗成的纪念日。节日文化被称为“岁时节令习俗”。广西拥有12个世居民族,12个民族的人民生息繁衍在这块2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使各民族的人民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节日,独特的节日构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三月三壮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对于它,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对情人歌手,由于社会礼教的束缚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于是人们在三  相似文献   

18.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对我国古代氏羌系统各民族的蛇崇拜、族民俗生活中的蛇崇拜现象作了分析叙述。认为蛇崇拜的实质是生殖,是人类生殖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