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日前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崛起”的概念一年多前被正式提出。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6,(5):11-11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俞正声 《政策》2004,(8):4-11
一、充分认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到我省代表团参加讨论时强调:“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促进中部地  相似文献   

4.
李佑才 《政策》2007,(8):23-25
刚刚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省委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找准定位,突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宪生 《政策》2010,(3):4-13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开放型经济包括经济开放度、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对外经济合作等多方面指标,通过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客观考察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有助于更好地扩大湖北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前进》2006,(8):1-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之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决策的实施,对于全国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地处内陆的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4月10日透露.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办公室《关于调整发展改革委机构编制的批复》,国家发改委日前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简称“中部办”)。中部办的设立。标志着中部地区崛起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阶段。据了解,中部办负责研究提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关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城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壮大,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环节。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武汉城市圈的率先崛起,要求对武汉城市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方面,人大责无旁贷,大有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适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村和中部地区的高度重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湖北强化基础、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对广大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必将有力地调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进行经一、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发[2012]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印发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为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  相似文献   

12.
陈文玲 《政策》2006,(5):17-19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现中部地区崛起,要靠改革创新, 靠形成内生机制,靠中部地区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各种优势和潜力。因此,制定和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亚平 《政策》2013,(4):35-37
<正>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湖北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发挥领航护航的作用,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一、《条例》的制定过程2011年7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同志在省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表明促进中部崛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经由理论付诸实践,已经成为现实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提起到确立经历了较长的酝酿期,本文在回顾这一过程的基础上,从决策、现实、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部崛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工业化(一)实现中部崛起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  相似文献   

16.
张新伟 《前进》2006,(8):16-17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7.
李留澜 《前进》2006,(8):12-13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8.
令政策 《前进》2006,(8):11-12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9.
张复明 《前进》2006,(8):13-14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20.
齐峰 《前进》2006,(8):14-15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