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云祥 《前沿》2002,30(1):23-28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契合了当代人的价值追求。本文在论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当代道德价值选择的必然趋向 ,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的基本层面和提升层面进行了探讨。文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价值取向的探讨旨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确定出其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任何一种政治发展要得到有效坚持,都需要政治道德伦理的支撑。这种政治道德伦理中最具核心作用就是价值取向。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科学理性,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价值取向所在;民意理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体现;公正理性,是依法治国价值取向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檀传杰 《岭南学刊》2007,(2):110-112
道德研究所秉承的传统思维路向是导致当今道德哲学和伦理学难以对人们的道德生活产生实质性价值影响的根本原因。道德研究的思维路向应由形上路向转向生活路向,由注重建构理想类型转向求诸道德历史实在,由文化取向转向结构取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根植于公民社会之中的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公共精神是一种以他人、公民和社会为依归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道德伦理、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5.
时统君 《前沿》2011,(15):54-57
将低碳经济的道德追问设定为两重向度,是从伦理维度对低碳经济扩展思考的现实反映。对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道德追问是要考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与具有“应然”意义的道德价值相契合以及相契合的状况。对低碳经济何以实现的道德追问则是要求人们明确,低碳经济的全面实现不仅需要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更需要一种普遍的“类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问题是做人做事的首要问题。大学生道德修养,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7.
要解放思想,打造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打造领导干部"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传承文化与创新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要解放思想,打造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打造领导干部"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传承文化与创新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从公正到关怀:道德教育中核心价值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怀教育是21世纪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道德教育从理性的公正取向到感性的关怀取向的转变不仅仅是道德价值取向上的改变,也必然引起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笔者认为,从公正到关怀,首先是出于对公正本身及其所采取的认知教育路径的拷问,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呼唤。本文首先基于这两点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从公正到关怀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关怀的道德价值及其对道德教育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邹智贤 《求索》2007,(12):127-129
伦理取向、致恩趋向是事关道德建设“全局”和“根本”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伦理取向维度强化教化伦理,在致恩趋向维度凸显工具理性,忽略乃至遮蔽了生活伦理和价值理性,这就割裂了道德结构的内在统一,致使道德践履出现严重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呼唤与之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道德建设的发展走向应当是教化伦理向生活伦理贴近、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统领地位并起奠基作用。公平正义、人民利益、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从最深层次揭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及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准则,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终极取向。正确认识和牢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与巩固,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稳固有基础性意义及方向性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执政不仅仅是一个政策与方略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内含着政治活动本身的伦理价值取向问题,也即为谁执政、执政要实现什么样的伦理目标、以何种既合技术要求又合道德要求的方式执政等问题。执政能力彰显了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价值取向,即求真务实的伦理底蕴、和谐发展的伦理境界、全心为民的伦理取向和依法执政的伦理规制。道德力就是一种执政能力,基于执政能力的政党伦理建设主要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树立基于执政能力的道德形象,另一方面则是探寻加强政党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道德和核心价值,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道德基础、价值导向和思想保证,以及与此相应的当代中国公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加强荣辱观道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教育引导机制、践行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体制保障,培育和形成社会主义荣辱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4):95-95
郭建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1期撰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逐渐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的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历来是维系我国社会公序良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精神力量。历代家训基本训义的价值内核、道德取向、行为规范有共通之处。新时代家风意涵要以此为基,夯实中国治理之基的功能定位,凸显"家—国—天下"的价值内核,倡导崇德向善的道德取向,具化睦亲齐家的行为规范,才能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共性范本。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6,(5):12-12
“八荣八耻”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全面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张锋 《人民论坛》2012,(26):138-139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人"的工具理性和"道德人"的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日趋增大,究其原因,人们只强调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异质性,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共生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指导,实现"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价值取向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9,(6):26-26
开展评比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道德建设,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普及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工作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今年是第二届。为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运用典型的力量推动道德建设,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敬重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氛围,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的统一部署,本刊从今年第6期开始,陆续刊登我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