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战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一些党政军中心所在地被人们赞誉为"小延安"。之所以被称作"小延安",是因为它们在根据地内部发挥着如同延安一样的核心辐射作用。"小延安"的存在时间有长有短,空间分布上则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村地区为主。在战时的大背景之下,"小延安"都是党政军机关、战略后方和干训基地的综合共同体,同时它们又立足于自身实际和现实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延安与"小延安"之间,既是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同时各"小延安"又在发挥地方独立自主性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小延安"担负了重要的战略职能,指挥着地方的军事斗争实践,承担着民主政权建设的具体职能,为开展游击战争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党政军人才。从中共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来看,"小延安"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蕴含着极强政治向心力的政治概念,对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以及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广东省纪委发出了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笔者认为,纠正"四风",让官场称呼充满正能量,需像广东一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使力,找准"七寸",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动真来硬。这样的"小题大做",多多益善,值得推广。不难想象,当"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被强制退出官场,当"同志"这一简单、直接、亲切的称呼再度回归并成为党政机关"流行风",党员干部的思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9,(4)
<正>1942年4月至11月,谢觉哉以"焕南"为笔名,在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辟"一得书"专栏,连续发表60篇文章,配合延安整风。他在《解放日报》的改版座谈会上提出,写报纸文章就像厨师做菜,总是做大碗肉,容易让读者腻味;应该写一些文情并茂、有针对性、以理服人的小文章,  相似文献   

4.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5.
正1947年3月13日,延安保卫战打响。14日,中央军委电令尚在防御前线的习仲勋"即回延安与彭德怀同志一处主持边区全局"。16日,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彭、习指挥。在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彭、习往来电报达96份之多,毛泽东在电文中直称"彭习军"。彭习军横扫敌军三战三捷,一举稳定西北局势。  相似文献   

6.
正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位于西安城内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简称"八办")纪念馆,是我党1936年至1946年间设立在国民党管辖区的"秘密交通站",是连接延安与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和桥梁。抗日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青年从祖国各地和海外辗转来到作为延安南大门的"八办"又通过这座红色桥梁奔赴延安。如果说延安是培育国中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么"八办"就是指引人们投身革命的指路明灯。八百里山路奔延安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两张照片和一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名单。一张照片上,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几位青年在艰难跋涉;另一张照片是原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解放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延安一代""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说,他一生最难忘记的地方有三个,分别是井冈山、东固和延安。名不见经传的东固,是什么让毛泽东终生难忘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的党领导"的制度。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始于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在缅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张爱萍上将逝世三年的日子里,江苏省海安县退伍军人赵保群心情沉重地翻阅老将军生前的一封封来信、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书法作品,他触景生情,止不住泪水涟涟.近日,他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专家表示:"这么多人在这个官场称谓上‘钻研’,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还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场上的称呼最开始是称同志,领导之间也有直呼其名的,如恩来、少奇、小平等,这种比较亲切的称呼,体现出在一个党内,为了一个事业,超越官职大小的一种关系。其实,官方正式文件和场合中从未有过"官员"的称呼,更多是用"干部"和  相似文献   

12.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7,(10):32-35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至1991年末苏联解体,42年间中国与前苏联保持了"同志"称呼.两党、两国关系曾由友好变成敌对,1989年后逐渐恢复了国家正常关系.在双方关系恶化时期,"同志"称呼经受了"严重考验",但基本上是勉强维持了这一称呼.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中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人员之间的称呼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市作为合江省省会,是中国共产党合江省省委和合江省省政府的所在地,被誉为"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北小延安"红色遗迹遭到了破坏,亟待保护。本文力图通过考察现今佳木斯"东北小延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广泛收集"东北小延安"研究资料;寻访佳木斯市东北小延安研究团队,采访研究专家,了解掌握现今"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保护最新动态;提出保护和利用"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的具体见解、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1936年6月,在瓦窑堡,红军大学诞生了.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剧展开,中央迁到了延安,红大也迁到了延安.毛泽东同志把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抗大,是一所学校的前后身.红大的一期、抗大的二期,都是创始期.人们知道:“抗大无一期,红大无二期.”二者原为一身,一个学校的两个段落.  相似文献   

15.
<正>在红军时期,有这么两位人物,因他们都姓罗,又相继担任过红四军第二纵队和红四军政委,且关系密切、亲如兄弟,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罗""小罗";长征到达陕北,他们同期进入著名的"抗大"学习,一起当过"原始天尊的弟子"。在长达34年的革命友谊中,他们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亲如  相似文献   

16.
西尧 《奋斗》2001,(9):56-56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中丹说,现在我们用“父母官”来称呼县市和乡镇的地方行政长官,这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建议“不要再用这个封建色彩严重的称呼了”。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10,(4):35-35
<正>"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又是怎样提出的呢?谢觉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前日座谈会上,吴满有称边区政府为‘人民政府’。"前日即2月27日,座谈会即宪政问题座谈会。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2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称:延安各界宪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第五期《红广角》中刊发了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文章《廖承志与惠州渊源史论》的文章。文中提到"通过位于惠州城内桥东上板塘70号的东湖旅店完成中转的就超过100人,包括柳亚子、张澜、何香凝等著名人士。"以上引用内容出现两处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在此处给予指出,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一是当时卢伟如设站的地方是"东湖酒家",并非东湖旅店。而东湖旅店这个称呼已经为各个报纸媒  相似文献   

19.
<正>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鲜明地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当前,在一些地方、个别部门存在着一些"不老实的人",他们拉关系、找渠道、跑官要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选拔过程的公开、公平、  相似文献   

20.
<正>江西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好地方好风光好气象,新中国成立后,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大省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有幸在党史资源最丰厚的地方做党史工作,应该倍加珍惜,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一突出,两跟进"的要求,以"党有所需、史有所为"为己任,为净化江西政治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政治生态的"江西红"和绿色生态的"江西蓝"献计出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