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毛泽东曾在党的七大上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遵义会议。同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曾在中国共产党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负总责。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党和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怎样描述都不过分。人们常将上述两者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者密不可分。毛泽东在谈及遵义会议时就曾经指出:“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接着又进一步强调:由于他们是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的,“作用很大”。周恩来在说到遵义会议时也曾指出:那个时候开始是闻天转得快。那么,张闻天为什么能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较快地分化出来?是怎样分化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博古与毛泽东的关系,更大程度上是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与毛泽东的关系。博古作为年轻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周围聚集了一批从苏联归国的"留苏派",他们执行的是"左"倾的国际路线,这条"左"倾的国际路线与苏区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这就与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毛泽东时有矛盾发生。临时中央在苏区推行"左"倾的国际路线时遭到毛泽东的"抵制",本来支持毛泽东的博古转而开始"打击"毛泽东,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也经历由"高峰"到"低谷"再到"高峰"的过程,最终在遵义会议后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4.
1933年初冬,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破坏,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连连受挫,革命根据地日渐缩小.曾连续指挥夺得一至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毛泽东,却受到不公正的排挤和打击而被停止了对红军的领导与指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在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下,力举毛泽东复出的意见屡遭否决,对此恩来十分气愤。他对邓颖超说:“泽东的处境艰难,身体很差,你要多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特别是早年在中央苏区,遭受“左”倾路线的打击,毛泽东几经受挫,度过了几次痛苦的等待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征时期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国 《世纪桥》2010,(15):12-13
1931年张闻天回国,盲目的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一系列损失。进入中央苏区工作以后,张闻天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渐地意识到了"左"倾路线的危害,这时期他的政治指导思想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并开始积极抵制某些"左"倾错误。此外,毛泽东等人的帮助、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也加速了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终于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分离出来,积极地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这是他政治指导思想变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重要历史决议中都作了明确的结论: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但是,遵义会议决议中却未提出反对"左"倾的问题,且强调指出:"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和王稼祥相识于上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30年代初回国后,二人都曾在中共党内身居要职,并一度成为"左"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而二人进入中央苏区后,因在实际工作中同博古、李德产生分歧,逐渐受到排挤。这段"同命相怜"的经历把张闻天和王稼祥紧紧联系在一起,30年代二人一起"跟着真理走",携手同党内第三次"左"倾错误、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王明右倾错误作斗争,维护了全党全军的团结,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主力遭到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地统一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相似文献   

10.
据《胡乔木同忆毛泽东》一书介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要的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二是写了一篇长达5万多字的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个文件的文章。”毛泽东针对“九个文件”所写的文章,把王明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其中有两篇文章是专批“经验主义”的,点了周恩来的名,指其为“经验宗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这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总的是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共高层人物谱系中,瑞金时期(1931—1934年)的博古,被定格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副帅、总代理,一贯排斥、打击正确路线代表毛泽东的"铁面木偶"。在各色各样的文艺作品中,此时的博古更是被刻意涂抹成思想僵化、言语僵硬、只会按照共产国际指令行事的人,成了被随意讥讽、嘲笑的反面典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践"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长这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防“左”、反“左”可谓贯穿始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同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路线进行过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又对毛泽东晚年“左”倾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4)
正长征出发前,毛泽东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斥打击下处境困难。伍修权回忆说:"左"倾领导者甚至"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还担任一定职务、在红军中有"很高威望",他可能连长征都参加不了。可以说,长征中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6.
孟东 《党史文苑》2002,(2):30-32
193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因支持在党内受"左"倾路线排挤的毛泽东的各项主张,与"左"倾临时中央产生深刻矛盾.不久,"左"倾临时中央将其召到瑞金撤职批判,并在各根据地开展揪"罗明路线"代理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罗明,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枫朗区岩下乡上岩村(现属平康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了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职务。1945年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事作了正确结论。配合毛泽东打下漳州城1931年3月,罗明根据周恩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使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重获生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到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先后出现过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主义,‘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错误,在这些转折和严重错误的大浪淘沙中,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以酝酿和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大力推行极左路线,不仅思想、政治是非被严重颠倒,而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也都被严重搞乱。因此,“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①成了力图扭转“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 但是,在毛泽东全局上仍坚持“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历史条件下,公开否定“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