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用博弈分析及制度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理论对政府信用的形成及缺失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提出了组建压力集团以构筑对等的博弈平台;文章最后提出通过建立重复性博弈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和完善监督机制、失信救济机制等手段解决政府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用博奕分析及制度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理论对政府信用的形成及缺失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提出了组建压力集团以构筑对等的博弈平台;文章最后提出通过建立重复性博弈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和完善监督机制、失信救济机制等手段解决政府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本文从政府信用的概念与内涵、政府信用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政府信用缺失的成因研究、政府信用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和提高政府信用的途径与对策研究等五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政府信用领域的相关成果,以期推动我国学术界政府信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148-149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现状和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策略,即从建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信用的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政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倡导者、规划与设计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者.政府信用功能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本文剖析了我国政府信用功能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政府功能有效发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重建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欠缺、失信惩罚的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失效不能形成企业重复博奕的激励,是我国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根本症结在于政府信用的缺失。信用信息系统是重建社会信用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目前各地以信用信息系统为重心重建信用,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重塑社会信用,首先应重建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构建诚信、信用的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从信用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通过深化地方政府改革;充分利用政府公共关系的手段;高效提供公共产品;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等途径改进改进地方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构建诚信、信用的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信用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通过深化地方政府改革;充分利用政府公共关系的手段;高效提供公共产品;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等途径改进地方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8,(1):78-91
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允许失信纳税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恢复正常纳税信用,契合纳税人权利保护、税收效率提升、征纳秩序优化的法益目标。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失信惩罚与修复激励、行为修复与信息修复、纳税人纠错与政府认可的统一。当前我国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在立法方面位阶较低且相关立法衔接不畅,在申请方面主体范围偏小、实体条件较低且程序条件不明,在处理方面主体单一且期限规定、异议处理机制缺失,在结果公示方面程度偏低且自主解释说明机制缺失,在监督方面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不力且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缺失。因此,应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法律体系,健全纳税信用修复申请机制,规范纳税信用修复的处理机制与公示机制,加强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与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扭转税务机关与失信纳税人因失信惩罚而陷入的"双输"困境为"双赢"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