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论坛》2000年第5期刊登何畏的《哲学的社会与社会的哲学》。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对象范围而言是社会的哲学,只有在社会范围内才有哲学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所涉及的世界是现实世界,而哲学上的现实世界就是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社会。就是说,在哲学意义上,社会就是现实世界,社会内在地包容了与人有关的自然。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不像实证科学那样是某种实体,而是人的思维与现实存在的关系。作为实体  相似文献   

2.
马校 《理论研究》2019,(3):49-5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运思起点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这既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歧出所在,也是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对宗教和政治的批判实质是对人所处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的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此岸世界的真理。根据当时的德国现实状况,马克思判断认为德国实现人的解放的社会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哲学来共同完成。马克思所批判的宗教、政治问题和解放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是存在于所有私有制国家的,因而马克思对德国的解放道路的探讨实质是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明智明理,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人们缩小以至消除认识上的差距,使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社会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哲学的本性是反思、批判和革命的精神,无论是作为理论体系,还是作为思维方式存在的哲学,均内在地与日常生活、精神层面和现实发展密切相关,以独特的方式规约人与社会的视野、行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到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市民社会”发生了从“建构”到“批判”的历史性转折.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继承与批判,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把黑格尔倒置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用现实和历史的视角,深入到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了市民社会,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予以了完善的科学概念并形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自然科学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哲学社会科学则可以推动一个国家实践和理论创新。历史和现实表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6.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重大境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必须正视这种现实,科学理性地判明和摆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找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方向,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刘爽 《发展论坛》2002,(2):64-64
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早夺取国家政权和执政时间最长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4年之后一夜垮台,丧失了执政地位,并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反省和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经验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日前,一部配合“三个代表”的学习,全面分析和诠释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19世纪德国在经济、政治上落后于莱茵河彼岸英国和法国的实际情形,以黑格尔为典型代表的德国哲学家不甘落后,力图以思想上的强大来翻转现实,靠思辨来构想德国的未来,因此,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虽然在思想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却暴露出不切实际以及再现现代国家机体本身缺陷的致命问题,后者尤其体现在实现人的解放的不彻底性上。为此,马克思认为,为了"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必须彻底消灭旧制度的思想继续。针对各派哲学的种种缺  相似文献   

11.
丁立群 《奋斗》2011,(8):43-44
吉炳轩同志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座谈时的谈话,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吉炳轩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对历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5.列强完成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领土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二十世纪初,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从1876年到1914年资本主义列强夺取了大约二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夺取领土最多的是英法二国,其次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后起的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已经没有多少殖民地供它们瓜分了。  相似文献   

13.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用分工理论中介了劳动异化理论,完全现实地、合理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性。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改造资本主义世界,达到每个人的全面的解放,人类才能过上超越“正义”之上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是必然(必须)的还是或偶然的需要从哲学逻辑高度上给予本体论证明。从党员主体地位范畴出发,按其内在逻辑要求来说,党内民主是必然的、必须的;依据党员主体地位范畴的内在逻辑,提出了党内民主从理论逻辑向现实转变三大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仆意识,就是指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内在的意愿倾向,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愿望和要求,是党员干部为官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向人民负责,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如何强化公仆意识?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近几年,主与仆、公与私、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被一些人搞乱了,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党员干部灌输公仆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实践: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哲学所运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相反,马克思主义运用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世界和社会何以生成与发展的问题出发,发现实践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属人的现实世界生成和存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建构、发展和不断重塑的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践内涵的不断丰富、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实践方式的不断优化,是人类不断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解放、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是人与人类社会创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起声、,也是以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本质、动力、目标、尺度、模式、趋势为研究对象并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难题作哲理思考的发展哲学的逻辑起。久。确认了实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意义,就为认识人的现实世界,理解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观照当代社会发展的走势与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界,也为发展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意蕴宏富但又有待拓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哲学的研究价值正愈益显示出来。其中,“交往”观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探究马克思的“交往”观,不仅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对理解和把握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比较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对“交往”问题作了探索。早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并反复提到“同别人的实际交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集中探讨了“交往与生产力”、“交…  相似文献   

19.
吴晓云 《学习论坛》2007,23(7):14-16
我国哲学教育规模之大、在国内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了哲学,领悟了哲学精神,具备了良好的哲学素养,在现实中能自如地应对各方面的生存挑战呢?显然,广大学生并没有因为接受了哲学教育而产生对哲学浓厚的兴趣;他们很难进入哲学的崇高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而且还缺乏独立面对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哲学教育工作者对哲学的本性认识模糊,错误地理解哲学对人的价值、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这也许是造成目前哲学素养培育工作尴尬局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还是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这种批判性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批判现实中揭示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后,仍然需要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得到发展并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被长期忽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应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得到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