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永正 《公安学刊》2014,(3):44-46,80
自助银行抢劫案既与一般抢劫案有共性之处,也有其个性特征。根据自助银行抢劫案发案原因,防范此类案件,银行主管部门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自助银行的监管效率,公安机关要加强监督指导,提高自助银行的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
银行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抢劫犯罪现象,提出了银行抢劫犯罪行为与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一致性的观点。提出了从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分析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描绘、刻画犯罪人的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信息,为侦破银行抢劫犯罪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4.
<正>一、引言2012年1月6日发生在南京的持枪抢劫杀害银行储户案件,震惊全国,引起中央和公安部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抢劫银行储户案件明显上升,此类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常常经过精心的预谋因而屡屡得手。通过对一系列抢劫银行案件的分析,留给我们很多的反思,故积极开展对此类案件的防控对策研究,对于有效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此类案件的高发态势,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打击和预防抢劫银行犯罪方面,美国警方的经验是,必须争取银行的支持,把高风险营业部作为重点,加强跨警务区合作。  相似文献   

6.
抢劫银行犯罪大致经过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善后四个阶段.犯罪人选择犯罪目标不是盲目的,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导致抢劫银行犯罪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犯罪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涉暴武器的管理失控,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等.在防范银行抢劫方面,除了注重技术设施的硬件防范外,严格的管理,平时对职员的严格培训及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降低银行抢劫案件发生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加利弗尼亚州刑罚典法典结构严密,是美国州刑法的重要代表。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法律的现状。接着简单阐述了该法典的体系,并且对犯罪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具体类罪抢劫罪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天看来,这个案件能够成功侦破,与当年警队的战斗精神、警民关系的融洽息息相关。漫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民警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破案机会;每到关键时刻,都有群众配合。可喜的是,这种精神流传了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今天的深圳警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持枪抢劫是我国刑法抢劫罪的八种加重情节之一,对持枪抢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量刑的轻重。笔者对持枪抢劫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从持枪抢劫出发对我国抢劫罪的法定刑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主要公路沿线抢劫案件不断地发生,而且愈演愈烈。本文对发生在主要公路沿线上抢劫案件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的对策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我们对此类案件的侦破能力和侦破速度。  相似文献   

12.
货运配载诈骗、抢劫犯罪特征:(1)流窜作案、团伙犯罪较为突出;(2)多以假车、假身份作掩护;(3)以家用消费品为主;(4)通过配载谈妥业务后异地骗、抢作案;(5)报案时间明显滞后。根治对策:(1)建场交易,规范经营;(2)纳入特行,严管狠治;(3)密切协作,联手打击。  相似文献   

13.
入户抢劫是修正后的刑法对抢劫罪增加的一个加重处罚情节。刑法规定不明,导致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对户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正确理解户的含义,对不同情况下的户进行准确的认定是正确定罪量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将"入户抢劫"作为法定加重处罚情节的关键原因在于行为人对抢劫行为有预谋和事先准备,由此决定了抢劫的社会危害性、既遂可能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一系列问题."入户抢劫"中的"户"应具备家居生活性和相对封闭性两个特征.入户的非法目的应限于为实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四种犯罪,而不及其他.入户抢劫的对象不应限于户主,不应为共同居住成员或近亲属.  相似文献   

15.
《半月谈》2005,(8):64-64
我的儿子5年前抢劫时被人认出后外逃.今年打算投案自首.以争取宽大处理.但他不知道自己潜逃这么久了.回来还算不算自首,便委托我到公安机关询问,在得到公安机关的肯定答复后.他便决定自首.并向公安机关打了一个电话.详细说明了自己回家的时间及所乘国次,没想到他在途中被邻县警方抓获,现已被逮捕,我很想知道像我儿子这种情况还算不算自首?  相似文献   

16.
在出租车上抢劫能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适用抢劫的加重情节定罪量刑,对此在理论和实践中认识不一。笔者遵循司法实践提出,出租车为刑法所认定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出租车上抢劫应依据侵权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双抢”犯罪猖獗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研究》2001,(10):27-30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广东省抢劫、抢夺犯罪大量增多,对社会治安和群众安全感构成严重威胁。治理“双抢”犯罪,仅靠公安机关的打击,效果有限,应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色诱型抢劫是一种新兴手段犯罪,具备流窜性、多发性、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为确保打击效率,必须构建信息化为主导、专业化为前提、科技化为支撑、高效化为目标的精确化打击体系。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总结色诱型抢劫案件现场勘查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9.
现年40岁的宋晓是江苏省沭阳县沭城镇农民。1990年11月18日夜,宋晓窜至沭阳县城东镇姚桥村郑桂芝家院外,面翻墙八院,踹门进入郑桂芝家的厨房内,摸起一把菜刀,返身进入卧室,将刀架在郑桂芝脖子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飞车抢劫、抢夺犯罪日趋发展变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为严惩此类犯罪,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相应的审理意见。文章分析了飞车抢劫、抢夺犯罪的特点及侦破此类案件的难点所在,提出了有效的打击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有助于各地公安机关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让人民群众过上安定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