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议行合一制     
《团结》2010,(4):10-10
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与三权分立制度相对。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型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统一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议行合一"几个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议行合一"不能理解为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机构、人员、职权的"三合一","议行合一"的基本精神是在承认国家机构间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强调把一切国家权力集中于代议机关之手,"议行合一"的基本含义在于强调代议机关和行政机关权力关系的同一与权力作用的单向性及代议机关地位的最高性;"议行合一"与民主集中制不是对立的,"议行合一"是民主集中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表现和运用;"议行合一"是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政治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政体建立的理论原则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有着一个根本的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按照议行合一原则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按照议行分离原则建立的。过一对立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根本对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对立,就根源于议行合一与议行分离的对立。鉴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行议行合一制度与实行议行分离制度的对立,因此,从理论上把议行合一制度与议行分离制度作横比研究,通过横比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4.
1、1949年建国前夕,董必武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报告中指出,政府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具体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提出,正是针对着旧民主主义三权分立的原则”。“我们不要资产阶级骗人的那一套。我们的制度是议行合一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董必武选集》第246--247页)这段话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政权组织原则,不能互相混淆。三十七年后的今天,邓小平同志在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明确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0页)为什么这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现在又被提了出来?为什么这个早已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标榜这种形式是最能实施民主的。而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一些人,认为“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可以施行所谓“真正的民主”。本文试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结构形式,剖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从而弄清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就是政权机关由立法机关(国会)、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法院)组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这三个国家机关掌握。其中,立法机关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制定活动和执法的依据;行政机关可对立法机关提出法律建议,对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行政管理;司法机关可以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宪法和其他国家法律的监督权。资产阶级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均衡”就能防止独裁专制和个人专政,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实现政治民主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三权分立”作为资产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首都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者从“三权分立”学说的确立和发展,“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形态与运用方式等方面,对“三权分立”的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充分的解剖。与会同志认为,“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西方国  相似文献   

7.
"议行合一"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议行合一”是巴黎公社在革命特殊时期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其有效性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将其上升为社会主义政权组织的一般指导原则。“议行合一”本身带有明显的空想和集权的色彩 ,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和政权组织的一般原则。当代中国政府体制的重新建构 ,不仅要在理论上抛弃带有空想色彩的“议行合一”原则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过程中改变“议行合一”、权力高度集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以分权原则来指导中国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议行合一”的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于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有利于政治稳定。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是正确处理党与人大关系的重要原则,党必须进入人大执掌国家政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和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与此同时,要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加强人大对财政的监督,建立违宪审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以议行合一原则作为概念性工具分析我国人大制度是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做法。视议行合一为人大制度条件下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有关政治理论、法学乃至史学专著、论文、教科书和工具书的共同观点。我们以为,这是人大制度研究中的误区。一、议行合一政权的原生形态1871年3月巴黎无产阶级起义取得胜利并建立公社委员会之后,马克思便对公社政权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并给其以高度评价,指出“同时兼管行政与立法”即议行合一式的公社政权“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马恩全集》第二卷…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用一句话说,是指由人民选举并委托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体制。具体说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互关系的原则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概括为四项具体制度:第一,权力属民制度。这就是宪法规定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的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们习惯上叫它“人大”。依照宪法规定,“人大”既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也是国家权力组织的最高形式。目前,“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宪法赋予的巨大权力仍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作为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权构成形式——人大在我国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所认同;在公民意识中“人大意识”不强仍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要巩固和发展我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权力配置及其有关的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权限机制。它包括党的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长期以来,第一项权力(党权)与后三项权力之间的权限关系没有处理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使高度集权成为现行政治体制弊病的主要特征。因而,理顺党政关系就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理顺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政分工”,保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执行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分清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职责范  相似文献   

14.
王寿 《学理论》2009,(19):102-102
认为“三权分立”就是将国家主权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互相制衡的部分与洛克和孟德斯鸠最初的观点相悖,因为他们都主张国家主权中“立法权”才是最高权力,这和“议行合一”具有共性;同时,对“三权分立”内涵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政治领域,应扩大其外延范围,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规律,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根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人大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机关必须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对于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议行合一,另一种是民主集中制。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考查和分析,认为我国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不是议行合一,而是民主集中制。  一、议行合一的初步实践  在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第一次按照议行合一原则组织国家政权的是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在法国巴黎,爆发了工人起义。工人们夺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极力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李玮 《党政论坛》2003,(11):21-22
我国宪政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立 法监督模式只能以人大立法 监督模式为主。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是分工不分权,即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前提下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显然,这既不同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不同国家机关,同时又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有别于既不分权,又不分工,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身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大的宪政地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从权力状况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全权性。在一些国家,国家权…  相似文献   

18.
华北区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性质的政权表现形式,制度文本和实践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议行合一”、民族平等与团结等原则。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由于战争环境、制度探索等主客观因素,华北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文本和制度实践进行了调适,具有鲜明的制度创新特征,也存在一定的瑕疵。研究华北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于深刻认识与理解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傲  冯洋 《学理论》2009,(24):133-134
从历史的视角,探讨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原则在苏中两国政权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试图说明,“议行合一”的政权机关建设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构建之初就已经不是纯粹的马克思所倡导的巴黎公社式的“议行合一”政体,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时期里,应该与时俱进,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和需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詹玉璞 《民主》2008,(3):23-25
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代议机构,其职权及其实现主要是通过人大代表来实现的。因此,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制度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