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司法改革不断加深的今日,刑事司法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困境,尤以刑事被害人、加害人以及社会之间矛盾难以调和为患.矛盾的化解离不开犯罪人和被害人的积极参与,刑事被害人长期被忽视的现实情况成为了横亘在刑罚与社会和谐中间的障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研究,无疑会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刑事强制措施的行使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以及人权极易遭受侵害。审前程序的两极对抗,如果没有司法控制机制的介入,侦查权、追诉权就可能被滥用从而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我国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强制措施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缺陷,因而借鉴西方各国司法控制机制良性运作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从司法控制视角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昂 《北方法学》2017,11(3):122-130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通过自身诚信的司法活动达成的司法行为和司法结果为公众认可、相信的状态。司法诚信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司法状况与公众司法需求的差距问题。司法诚信问题的成因既有司法主体、法律制度、司法体制等司法活动各内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公众、社会发展变化等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着眼于制约司法诚信实现的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我国司法诚信问题的状况、成因,并探索解决对策有利于切实提升我国的司法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肇始于西方的刑事和解成为了我国刑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司法机关更是对其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对刑事和解内涵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实践中司法机关大多把金钱赔偿作为实现加害人与被害人和解的唯一手段,致使公众对刑事和解不甚了解。以恢复正义理论为视角,从提倡和解手段的多样性、鼓励社区参加刑事和解程序和设立司法机关监督下的独立的调解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完善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判例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曾经围绕我国能否实行或确立刑事判例制度展开过不小的争论 ,且至今意见尚未统一。作者认为 ,争论的根源和焦点仍在于我国究竟适合建立怎样的刑事判例制度。为此 ,文章围绕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判例制度理论 ,积极探讨了刑事判例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在概念定位上刑事判例是一种刑事判决范例 ,在性质定位上刑事判例是一种刑事司法解释 ,在创制定位上必须由特定主体和程序来完成 ,在效力定位上应当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监督定位上必须确立制约制衡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沈立国 《行政与法》2008,3(2):126-128,F0003
犯罪学理论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依据,也是对它进行有效性与科学性论证的理论来源,但国内以此为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却很少。若以犯罪学为视角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进行考量,其具有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参与力量缺少充分的关注、在政策设计中对权力的分配失衡等不足,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对犯罪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王敏远 《中国司法》2014,(11):16-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的实现,则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基础性的因素对司法公正的保障意义。本人认为,司法改革首先应当在这方面入手。鉴于司法公正的基础所涉问题广泛,难以在一篇短文中展开说明,鉴于刑事司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因此,以下的分析将选取刑事司法为视角展开。本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础;二是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刑事司法公正的体制性基础;三是如何进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以进一步坚实司法公正的基础。其中,第三点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9.
在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从司法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是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客观要求。在司法现代化视角下,应当更新刑事司法理念,以现代法治意识和诉讼观念指导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构建;完善刑事司法制度,以司法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全流程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刑事指导性案例具有重要的地位。刑事指导性案例对犯罪认定与刑罚裁量等有关法律问题,采取提炼指导性案例中的裁判要点的方式,确立了有关司法规则。本文以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对象进行规范分析,重点研究裁判要点,认为这一裁判基本上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意见的重复,案例指导制度的设立初衷并没有实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本案,发现一些在阅读条文化的司法解释时不能得到的收获,尤其是具体的案情对于我们理解司法解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罗佳 《法制与社会》2015,(6):207-208,212
对南海上发生的案件展开刑事司法合作,是维护南海安宁,保障渔民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在不涉主权争议的刑事案件上,刑事合作应该以国际公约和南海诸国间条约为依据,可探索建立南海刑事执法合作机制和中心;在涉及主权争议的刑事案件上,刑事合作宜采取先易后难,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可采取如民事化、参与式等变通方式化解纠纷.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高检院在《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对如何理解、把握、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司法模式在预防、控制犯罪、弥补被害人损失方面暴露出缺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矫正犯罪的预期。而恢复性司法引入了补偿性的积极惩罚、非正式的争议解决程序等新思路,试图纠正传统司法在防治犯罪效果上的不足。恢复性司法要求在重新思考司法的惩罚、康复和公众安全的功能的基础上改革我国传统的司法模式,构建刑事司法运行机制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在刑事司法领域推行的一项新制度,由于其坚持"修复社会关系、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弥补了以国家追诉主义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制度的缺陷,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借鉴其先进理念,对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司法是与裁判有关的国家活动 ,司法权也就是裁判权 ;司法权存在的目的 ,一方面是给那些受到损害的个人权利提供一种最终的、权威的救济 ,另一方面也对那些颇具侵犯性和扩张性的国家权力实施一种中立的审查和控制。相对于行政权而言 ,司法权在程序上具有其特性及独立性 ;在组织方面则体现为裁判者的职业化、社会公众的参与、合议制以及上下级司法机构的特殊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广泛兴起,对此制度,不少法学研究者都从"恢复性司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刑事和解制度尽管从理念上或是制度设定上看,都可以从"恢复性司法"中找到一些相似的方面,但是二者在本质上仍属于两种不同的司法模式。本文从渊源、参与者范围、改革动因以及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以期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刑事司法环境是影响刑事司法主体实施特定诉讼行为的一系列内外因素的总称,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司法正义的实现程度。本文分析了人民法院所处的刑事司法环境及其消极影响,并从提高司法正当化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净化刑事司法环境的诸多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的起源与模式之一。在我国,刑事和解起源于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改革,是民事赔偿责任的和解,更强调当事人双方矛盾的化解,而非社会关系的全面恢复,属于原发性的而非继发性的、整体性的而非平行性的司法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能使刑事案件顺利的解决,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有利于加害人重新回归社会。加害人是否真诚悔改,对衡量刑事和解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害人的调查报告及其事后的行为、被害人的态度、司法监督、社区参与来评价,使刑事和解的作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