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军 《求索》2008,(12):69-70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两大方式。总体来说,古希腊时代,科学与人文是一体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新的统一;近代科学运用理性的方法,打破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奠定了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人文开始明显的冲突,形成了科学和人文二大文化思潮的对立,至20世纪中叶,这种对立愈演愈烈,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开始反思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哲学关系。事实证明,将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的价值。在管理学中,赋予管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发展要求,不仅全面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而且具有广泛、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蕴含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就是哲学内涵的重要表现。 科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它的基本内容是求实务实的精神,即从实际出发,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思考和行动的精神。“三个代表”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党的建设的客观基础,突出地体现了科学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道志 《求索》2007,(3):66-68
从历史起源上看,科学与人文原本一家。科学与人文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的基因:从经验出发,不迷信权威,勇于创造;以理性为依据;对想象力的依赖;对审美的追求;受伦理的制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的再度融合,有利于克服狭隘的专业意识,促进科学和人文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克服人的信仰缺失,促进人的自我健全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作出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方法和人文理念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穿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近代科技革命对从科学主义延伸出来的工具理性的极度利用,使人类在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隐含着深刻的矛盾;人本主义则无限夸大人的非理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后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及其各自内在的局限,说明单纯的科学与人文不可能完成建构完整的人类精神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因此,两种文化的统一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刚 《理论月刊》2002,(12):59-60
科学的危机是近代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产物。今天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伦理问题,其症结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反思科学技术,使科学找回失落的人。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蕴涵在于 :构建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代表了人类文化前进的方向 ;中国先进文化从其内容上来说 ,是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统一体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是个异常庞杂的系统。尽管品种繁多,但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即自然科学;人文文化,则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看法。由于同为人的创造,同是人的精神之体现,并且同处于人类社会之中、因此,科学与人文文化间势必相互影响。科学文化的生产者,生活在一定的人文文化背景之中,于是人文文化便通过各种渠道──诸如政治观念、经济意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来影响科学文化的生产。同样,人文文化的生产者,亦生活在一定的科学文化背景之中,那么科学当然也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人文文…  相似文献   

8.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22):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人文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与现代中国人文教育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也是我们了解和反思国民意识与人文教育变迁的一个交叉口和基本点。从整体来看,如何理解人文教育中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等问题,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由此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人文教育发展的新的格局,引伸出通向未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8):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综观人类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两大领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科学经历了合-分-合的历史过程.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学科间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与综合,也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呈现出协同、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深刻体现人类社会为实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它已成为当代教育使命必然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完整文化人生完整的人类文化是由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的。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科学统称为科学文化,艺术人文统称为人文文化。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学科学,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丽慧 《前沿》2008,(1):116-118
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成为日益重要的资源,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孕育新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教育,人类教育理念中出现了科学教育的身影。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同时,这样的一种理念也要求我们在现实中注重科学技术决策及教育的侧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夏小斌 《前沿》2003,(1):112-11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巨匠。献身科学、探索自然规律 ,把科学造福于人类 ,是爱因斯坦人生哲学的核心 ;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坚持真理、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表现了他的勇敢精神和坚定的科学气节。他为人类贡献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是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精神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互动、互补,共同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江泽民教育创新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正确认识大学教育中事实上存在的科学、人文失衡现象,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并在这相融互补的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敬采云 《求索》2007,(6):58-60
科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财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科学文化的精髓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行科学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提倡科学发展观,摈弃指数崇拜、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文学在主导人类精神层次发展的同时,又和主导人类物质层面发展的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追古抚今,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一直从多个层面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为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科学新思想提供源头动力;为科技成果提供孕育的摇篮;为科学思想传播提供媒介。文学以其人文精神影响着科技发展,而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高等医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人文底蕴过弱,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面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中学学科教学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