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广西》2013,(17):20-23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友好合作快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搭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这一将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平台,使双方友好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使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商机。在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推动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9,(21):47-47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大幅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以及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力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06,(11):5-5
随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继在广西举行,拥有18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提速”。10月30日,在纪念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战略协作”、“丰富合作内涵”、“维护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勉  闫祥岭 《今日广西》2008,(20):19-1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作为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广西正在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探路。  相似文献   

5.
程群 《今日广西》2010,(20):7-7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介绍,自2004年以来,连续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博览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6,(13):48-48
时间:2006年6月9日 ̄12日地点:北京朝阳公园内容: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根据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并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普遍欢迎,从2004年开始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第一、第二届博览会都有我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东盟秘书长、11国经贸部长以及100多位副部级以上贵宾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从政府走向市场,从一般走向深入。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跻身全国大型展会之列。这次“文化舟”活动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朝阳…  相似文献   

7.
许宁宁 《当代广西》2009,(21):54-55
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于促进双方经济增长、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全球经济稳定及增长,也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3):20-20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合作掀开了新篇章。我们愿意积极携手东盟各国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通过规划合作和商业化运作,在交通、电力、通讯、油气、矿产等基础设施领域探讨广泛的合作;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提升经济的自身循环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静 《今日广西》2010,(20):10-13
这一年,历史终将会记下厚重的一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10+1”迎着新年的阳光,站在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10.
201o年1月1日,一个拥有18.5亿消费者、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近6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诞生了,它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年磨一剑,结成硕果!  相似文献   

11.
邓亚平  李嘉 《半月谈》2004,(20):34-37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初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举办的集货物贸易,投资洽谈,服务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一次盛会,是我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了广西乃至西南省区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9,(21):77-77
2010年1月1日,一个拥有19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有近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对实现本地区的共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3,(10):4-5
如果说中国和东盟互为经和纬,那么互信就是梭,经纬紧密交织才能织出未来壮丽的锦绣。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中国和东盟要进一步深化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共同组成一轴两翼大格局“我们更深层次的考虑是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构建一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在7月20日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向来自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我国的160余名代表第一次描述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从内容…  相似文献   

15.
黄薇 《当代广西》2006,(14):33-33
由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亚洲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7月20日至21日在南宁市荔园山庄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强调,今后,论坛将一年一年办下去,使它成为宣传广西的一个新平台。刘奇葆指出,应积极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环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形成,使广西成为兼跨中国-东盟两个次区域合作的省区,要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办好“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届时,国家领导人、各主办单位领导及有关部委领导,西部11省…  相似文献   

16.
《八桂侨刊》2006,(2):F0004-F0004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北郊30多公里,总面积180km2,人口3.5万人,其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2月的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和建立于1990年12月的南宁华侨投资区,是全国最大、也是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园区服务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是一块充满希望和魅力的投资热土。园区区位、土地、人文、政策等方面优势明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贯通全国及东盟国家,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园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平坦,便于连片开发。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对于越南平仙日用品制作有限公司广宁分公司经理阮世仁来说,这些日子特别忙。他要准备货源,考察市场,了解中国客商的需求……这几年,阮世仁每年都随越南经贸代表团到南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他说:“参加博览会很有效果,除了有中国的消费者,还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公司销售产品很有利。”  相似文献   

18.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6,(12):17-17
经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举办,同期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6月1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李金早宣布了这一消息。李金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重要纪念活动将与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常务副局长张晓钦介绍了第三届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1月14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在菲律宾签署。中国承诺将在WTO允诺的开放条件下,进一步向东盟国家开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东盟10国则将向中国开放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在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中,金融服务开放尤为引人关注。自2003年6月清迈会议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如增加了东盟成员原有货币互换机制的资金规模:通过“10+3”范围内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等。这些合作对成员国解决资金短缺、防范金融危机、促进金融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不同程度地承诺将逐步开放本国的保险、银行、证券及其他金融服务,这无疑将促进未来5~10年该区域金融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毅 《传承》2006,(9):21-25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当前,自贸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广西如何再进一步抓住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在服务国家的战略中加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