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自从1996年发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以来,一直从事休闲问题的研究,并将“休闲”这个论题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以“我的休闲生活”为题向世界著名企业家进言企业管理和个人事业的双修要义,其“休闲之中定输赢,长使对手泪满襟”已经成为世界职场高层的至理名言;在消费主义至上的美国,休闲研究炙手可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杰弗瑞·戈比教授撰写的(《你生命中的休闲》,成为美国学术界罕见的畅销书;在竞争激烈、充满了紧张感的时下中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去理解世界和人,确保了生活世界对人的现实性和人对世界的现实性,并实现了生活世界的多功能统一。而哈贝马斯给社会进步开出的药方、公式是交往理性、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理论,相对于马克思全面现实的生活世界,他的生活世界只能概括为“语言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的西方哲学流派如现象学、存在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都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观念:科学对于人生的重要问题即人生的意义问题,在这里科学发生了最  相似文献   

4.
让道德回到生活世界的现实要求就是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立足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直面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的实质或灵魂能够为人们所熟悉、所掌握,并真正成为指导人们正确地处理各种人生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科学曾提供了一幅又一幅的世界图景,后者往往同时被理解为世界的本来状态。然而,在科学的凯歌行进中.科学本身似乎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科学的世界图景与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渐渐呈现为相互对峙的格局。如何扬弃这种对峙,是走向现代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科学的图景及其限度在近代的科学图景中,世界首先被还原为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规定;相对于本然的存在.这是一个经过科学构造的世界:以数学化等模式呈现出来的存在形态,主要表现为认识的投射。作为人化的世界,科学图景的构成,总是融入了人变革对象的要求。在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意义问题纷繁复杂,其词义本身也歧义丛生。意义表达和理解何以可能这一语言追问转换了哲学研究的视角。哈贝马斯意义理论所实现的交往范式转换使语言哲学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对以往意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完成了其形式语用学的理论构建,进而提出了意义理论的生活世界转向,即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西方哲学界在现代性的压制下,反思了以往僵化的思维,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境遇。马克思则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在英国沃特丰的CSM网络上通过PC、移动电话发送成功。1999年后,短信才开始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并呈持续爆炸性的增长趋势,据世界GSM协会统计,2001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2560亿条。到了2005年,单单中国人发送的短信就达到了3040亿条。于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手机,有手机的地方就有短信。不知不觉中,短信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深化生活世界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活世界理论的目的,是以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以现代西方和中国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为资源,以当代人类生存基本问题为依据,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世界观理论。要深化当前的生活世界理论研究,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生活世界转向究竟对现代哲学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它体现了现代哲学的什么样的基本精神?生活世界与实践观的内在关联,怎样以实践观为基础建构生活世界的理论大厦?如何把生活世界理论与当代人类生存实践结合,使其成为具有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活观?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阐述了生活世界的结构、再生产以及理性化等问题。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和个性构成;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就是文化的更新、社会的整合和个人的社会化;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是指生活世界的内部分化,这种分化并不是指生活世界的三种因素各自的增减,而是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怀君 《前沿》2011,(5):77-81
在哈贝马斯那里,生活世界是前逻辑的、前根据的、非确定性的奠基世界,它作为文化传统资源构成了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文化、社会、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三种结构要素,是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的过程相一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指的是生活世界被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所分割和侵蚀。要解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必须释放生活世界中交往合理性的内在潜能,培育一种能够与工具理性相抗衡的力量,以阻止系统借助货币和权力媒介对生活世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生活     
《小康》2009,(2):91-91
1月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展的2009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爱国者最新推出与F1世界顶级车队——迈凯轮车队合作的迈凯轮MP5(MK3510)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0,(1):78-78
汪怀君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生活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创造活动所生成的主体间世界。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因此,文化价值性是其首要的特征。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阐述了生活世界的结构、再生产以及理性化等问题。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和个性构成;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就是文化的更新、社会的整合和个人的社会化;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是指生活世界的内部分化,这种分化并不是指生活世界的三种因素各自的增减,而是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5.
王淑霞 《求索》2008,(8):97-99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16.
胡宜安 《求索》2011,(9):127-129
发展危机的实质就是生活世界危机,反思发展,发展哲学必须以生活世界为视角,立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发展建立普遍性根基。生活世界是“化外在世界为生活之所”和“将生活普遍化为世界”的内在统一,生活世界本质上是和谐世界,蕴涵着和谐理性。发展哲学通过建立和谐合理性、和谐方法论及多元价值论来完成对发展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17.
笑盈盈地面对生活,实际上是一个生存状态的问题。笑盈盈中化解了艰难、看开了世界,学到了辩证思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问题,是随着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近代实践向现代实践的转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重要哲学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开始了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但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使用不仅高频率而且意义含混.为此,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也是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关后勤》2010,(5):F0002-F0002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本届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共计184天。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凑巧,4月23日,多位世界文学巨匠和多位著名作家要么在这天辞世要么在这天出生。“倡导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致力于推动读书生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