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作为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除“嫦娥一号”外,他在我国航空事业上还拥有更多的“一号”: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总体部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实践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总设计师……这许许多多的“一号”,使孙家栋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卫星之父”。  相似文献   

2.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4.
关志国 《求索》2007,(11):141-143
黄老学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本,相对于万物“一”具有优越的地位。在对“一”的深刻认识基础上,黄老学形成了“执一”政治观念。黄老学认为君主就是“一”的体现,“执一”是君主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执一”表现为以一应万的内涵,“执一”要求君主做到依法治国,“执一”的目的是实现天下的统一及各种政治集团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云南人大》2009,(6):I0001-I0004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大自然亿万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历史久远、形态独特、峻险奇秀的“天下第一奇观”——石林。生活在这片神奇红土地上的彝族撒尼人,以“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创造了内涵丰富、风情浓郁的阿诗玛文化。  相似文献   

6.
吴成军 《人民论坛》2014,(5):166-168
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7.
闸北区“四日”活动,即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工作为基础,把代表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开创一周一次“走访日”、一月一次“接待日”、一季一次“学法日”、一年一次“议政日”,为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熊千梅 《当代广西》2010,(14):50-50
编者按: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农业和规模产业,发展农村经济。2008年,我区开始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农主导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短短两年,涌现出“罗汉果之乡”、“毛竹加工乡”、“石材村”、“长寿旅游村”等一批特色村镇。走进这些特色村镇,我们看到了一个地方的象征、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看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一开局,“幸福”一词迅速红透大江南北。“两会”内外,网上网下,学界民间,“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的话题,牵动人心、热议正酣。  相似文献   

10.
汉字之“一”,实在太丰富太深刻,万般有一,万般又归于一。从人生来说,由一声啼哭,到一命呜呼,由一根脐带来,到一双空手归,这其实是规律。生命就是由无数个“一”延伸、积累,从“一”而起,又由“一”而终。“一”,其实既直白又深奥。既谦卑又伟大。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3,(9):20-43
自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购岛”闹剧,最终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有者”签署“买卖合同”,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那一刻起,仅仅一年的光景,日本的闹剧可谓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一出接着一出,一浪高过一浪,什么“宣称将修改和平宪法,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以日本侵华战争主力舰旧名“出云”号重新命名新战舰,拟为旧日本军“旭日旗”正名为国旗;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4.
唐钧 《时事报告》2010,(2):73-75
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出现了一股“二代”热,常见的有“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还有“贫二代”(“穷二代”),等等。公众和专家学者,都对此议论颇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会导致受众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最后走向事实上的歧视。  相似文献   

15.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80后”一词首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了。从那之后,同一年代出生的人都被逐渐冠以年代的称谓:“70后”、“80后”,近两年又出现了“90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的出现,对“80后”、“90后”员工来说,又衍生出另一个概念——“新生代”员工。  相似文献   

16.
为民与做官     
辛其马 《创造》2009,(6):45-46
我们这里说的“为民”当然是指“执政为民”中的那个“为民”,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理论早已阐述得很清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官”呢,一般理解就是跻身国家公务员队伍,担债一方或一地或一域的公职,且官无论大小,职责也是“为人民”。说起来“为民与做官”并不矛盾,某种程度就是一回事。然而,现实里有些事情原委往往和理念上还是有千差万别的,不然党中央就不会反夏告诫为官者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了。这其实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干部队伍尤其“有权者”存在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有的还很严重。从这个意义说,公职的“为官”之道就大有解析之处。  相似文献   

17.
夏中义 《探索与争鸣》2023,(1):149-163+180
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的酿成,就其初始机缘而言,涉及元化晚年栖居的庆余别墅这一思想客厅及围绕着这一地理空间而展开的“学案人际”。关于“反思五四”,为何元化1988年无计直面的思想史“症结”,1993年后就能给出较系统的自我解惑?此处连接着许纪霖请元化序《杜亚泉文选》及1993年元化读林毓生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两重“契机”。围绕元化“反思五四”,将“文献—发生学”这一学案研究方法,运用于“城市地理百年文脉与城市精神”框架,“学案对象”从“百年文脉”人格环节之“在场”,升华为“城市精神”角色亲证之“体认”,既觉知其事实性“在场”,又深邃地涵泳其价值性“体认”,由此,庆余别墅成为见证这一“反思”事件的思想史旧址。  相似文献   

18.
孙秀青 《求索》2011,(9):225-226,211
“AXA”重叠式,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动不动”式,其意义来源于对“A”和“不A”的抽象提取;一种是“连不连”式,是重叠式和嵌入式相结合的结果。不”为嵌入的中缀,“AXA”表示对基式“A”程度的加强;还有一种是“马上马”式,这种形式的后一个语素“A”仅仅因构形上的需求而存在,本身没有任何实在意义。这三种结构形式的形成机制不同,本文将分别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人一上了点年岁,就容易被人在姓氏前加个“老”字。我现在常常集“三老”于一身:“老工人”、“老兵”、“老作家”。唯“老作家”担不起,我以为作家能称“老”,不是光靠熬岁数,成就最主要。“老兵”则可以认领——1960年的兵,还不算老吗?至于“老工人”一衔,领之泰然,且欣欣然。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09,(8):36-36
图腾,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而在今天,人们对“图腾”的理解在于精神层面,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