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位于我省临沧地区西南角、北回归线边缘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地区和云南省内佤族主要聚居区,佤族人口占全县人口8593%,主要分布在山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佤族人民的经济以及生产、生活、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这里远离城市,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至今还是临沧地区和云南的一个贫困县。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县的长寿老人———“寿星”数之多则又居于临沧地区各县之首,而且正以递增的趋势在逐年增加。据临沧地区和沧源县老龄委统计: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县百岁以上的“寿星”4人(佤族2人、拉祜族2人)。当时全县…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的指示和《全国人口登记办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  相似文献   

3.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3,(11):26-28
太平盛世多人瑞,和谐社会出寿星。2013年上海市百岁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组委会最近披露:上海至今依然保持着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老龄化程度最高(25.7%,2012年)、预期寿命最高(82.41岁,2012年)等记录。2012年全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1251人,  相似文献   

4.
巴马人长寿探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正祥 《当代广西》2005,(15):61-61
位于我区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它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11日,首届巴马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在巴马县城召开,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为巴马颁发了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这是国际自然医学会颁发的唯一一份长寿之乡认定书。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百岁以上寿星有74人,占全县总人口23.88万的万分之3.9;90至99岁的老人有45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19.09。百岁老寿星的比例之高,举世罕见,且巴马是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5.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2,(12):20-23
盛世多人瑞,家和出寿星。据2012年上海市百岁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组委会披露:2011年全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1156人(比上年增加159人),每10万沪籍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8.1人(比上年增加1人)。按国际共识,长寿地区一个重要标准是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达到7人。上海继去年进入长寿地区后,今年依然行进在长寿地区中。近年来,申城人瑞迅速增加,2000至2010年的10年中每年平均增速达11.82%,2011年达到15.9%,  相似文献   

6.
满族全国有982.1万人,云南省有7050人(199年人口普查数字),主要分布于昆明(2417)、保山(104)、思茅(88)、德宏(529)、曲靖(444)、临沧(43)、红河(272)、楚雄(236)等地州市。满族虽然人口较少,但分布却很广,全省127县市中有112个县市有满族。云南满族1953年有95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348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到7050人,增加了一倍。这与全国满族人口从1982年430万增加到982万情况相似,主要原因是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使许多满族同胞恢复了自己的族称。云南满族多数居住在厂矿和城镇。在工矿…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日在养老机构广州寿星大厦获悉,寿星大厦现有健在百岁以上的老人13位,且全部为女性。根据健在的一百多名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现在的身体情况推测,预计以后平均每年至少将新增百岁寿星5名以上。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20):32-32
尊敬的住户: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并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给予热情关注。国务院决定,在今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它不仅关系到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与您和您家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冬食讲究多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播长寿经验.展示和平盛世的寿星风范,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中国老年学学会从2008年起,每年重阳节按年龄大小,排出健在的“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第二届即2009年度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于2009年10月25日在“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莱州市揭晓。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9,(9):64-64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普查.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时,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尽管与1990年第一期调查时相比,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但其职业地位、经济收入、参政程度反而下降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0%的抽样数据表明,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上海25—49岁年龄段女性在业率下降24.8个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海南     
《今日海南》2011,(6):5-5
867.15万 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海南常住总人口为867.15万。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80.4万人。其中省会海口已超过200万,达到204.61万人,仍为全省各市县之首;三亚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58%,已达68.54万人,增长速度全省最快。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10,(14):27-29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人口普查前全面开展户口整顿,是确保人口普查数据信息质量的基础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进行户口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0号)精神,现就户口整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11,(6):51-51
常住人口5442.69万人最近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2010年,我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人口呈现出省外流入人口大幅增加、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较高等特点。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增长16.37%,年均增长率为1.53%,是中国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0.57%的2.68倍。省外流入人口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问题;一要以调查小区为主红线贯穿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二要正确划分普查区和调查小区;三要认真绘制调查小区的房屋分布图,严格“三抓”、“三定”、“三对”;四要把人口普查的“五项人”作为户口整顿的主要工作对象;五要做好外来人口、外出人口和人户分离的“四定位”;六要落实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山西政报》2010,(14):14-16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决定.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010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推进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依法展开,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相似文献   

17.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09,(8):42-4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可以全面掌握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区人口在数量、分布、结构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制定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将人口普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照《通知》精神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车伟 《时事报告》2010,(12):44-45
2010年11月1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活动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动用了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花费80亿元人民币,是一次规模宏大的社会动员活动。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人口普查跟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首先得从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说起。  相似文献   

19.
杨旭 《北京观察》2023,(4):22-23
<正>超大城市因人口和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的共性,具有一定共性的治理规律;也因自然禀赋和社会功能不同而具有个性治理特点。超大城市首先是个人口数量划分标准的概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与2010年(六普数据)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年平均增长1.1%。  相似文献   

20.
董明玉 《当代广西》2013,(24):51-51
这里山峰奇特秀丽,姿态万干,有如孔雀开屏、老人采药,有如寿星迎宾、猛虎啸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