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前,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历史性的对话进程,掀开了双方关系崭新的时代篇章。这不仅是世界大变化和大发展的20年,更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大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并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20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往不断深入,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中文热”随之在东盟各国兴起。 事实上,中文过去就在东盟各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各成员国,中文或多或少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李力  谢冬 《当代广西》2006,(19):23-25
我们,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聚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出席了首届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有助于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 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这是各国共同合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7,(22):24-25
10月28日,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要、专家学者与工商界精英,会聚中国与东盟工商界最高级别的盛会——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共话“天下经济大势”。  相似文献   

5.
《今日广西》2010,(3):26-2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月1日全面建成。在刚刚闭幕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自贸区建设会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融合的“加速剂”。  相似文献   

6.
苏平 《八桂侨刊》2004,(4):25-26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我们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全面、广泛的对外报道平台。针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对外报道,我们要多从东盟受众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介绍博览会为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更要介绍博览会是一种“双赢”、“多赢”的选择,要充分展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对东盟各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7.
《今日广西》2010,(5):28-31
2004年11月6日,一个令中国与东盟各国乃至全球多少人心情激荡、热切向往并积极参与的盛会——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圆满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5-35
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菲律宾、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领导人出席了峰会。温家宝和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峰会开幕式上致开幕词。与会各国领导人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1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高度评价了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会后,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致力于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臧卢璐 《今日广西》2008,(17):62-63
中国和老挝自1961年建交以来,关系一直非常友好。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各领域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挝人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我在老挝认识的不少朋友,都有浓厚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06,(13):48-48
时间:2006年6月9日 ̄12日地点:北京朝阳公园内容: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根据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并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普遍欢迎,从2004年开始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第一、第二届博览会都有我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东盟秘书长、11国经贸部长以及100多位副部级以上贵宾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从政府走向市场,从一般走向深入。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跻身全国大型展会之列。这次“文化舟”活动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朝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新态势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珍菊 《求索》2011,(8):38-39,181
在中国-东盟经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认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使金融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3,(17):20-23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友好合作快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搭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这一将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平台,使双方友好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使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商机。在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推动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高兰英  隆雨蕊 《人民论坛》2012,(11):178-179
构建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又是解决中国-东盟各国民商事法律冲突的需要,有助于提升诉讼效率。欧盟在民商事司法协助领域的成功范式、中国-东盟各国的法律认同与合作、现有法律协议的强力支撑等,证明构建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完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南岸 《当代广西》2006,(19):34-35
这次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论坛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为宗旨,围绕“文化产业:中国-东盟经济发展新动力”这一主题,充分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和坚实基础,进一步贯彻中央“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和平外交政策,相互建立以文化产业合作为核心的伙伴关系,实现中国与东盟在文化领域共同繁荣、逐步融入国际文化主流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目标,为推进中国和东盟实质层面的合作创造条件和契机。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北京天人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和越南鸿基旅游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  相似文献   

15.
王雯 《今日广西》2010,(20):4-6
今年10月20~24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南宁举办。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今年如期建成的背景下,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备受关注。本届博览会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把自贸区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传导给中国与东盟的企业,促进互利共赢,既体现自贸区建设的成果,又体现博览会为自贸区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7,(22):19-23
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盛大开幕,揭开中国与东盟合作新一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及文莱王储比拉、越南总理阮晋勇、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波松等东盟政要联手推动加速器,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这艘巨轮加速行驶,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东盟     
《创造》2011,(4):6-6
东盟市场首选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的数据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化,中国生产的工程机械物美价廉、性价比优越,正逐步成为东盟国家采购商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3,(18):1-1
十年携手,共同繁荣。9月3日-6日,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今年恰逢中国一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我们既然有能力打造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有能力创造未来新的‘钻石十年”’,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阿罗约总统阁下, 各位同事: 2006年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10月,我和各位同事齐聚南宁,共同出席中国-东盟纪念峰会,隆重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我们回顾和总结了15年来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双方关系未来发展作出了战略性规划,签署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揭开了中国-东盟关系史的新篇章。借此机会,我向各位同事为峰会成功举办和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杜江江 《前沿》2014,(3):86-87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随着贸易往来的日益增多,贸易摩擦也频频发生。一个健全的争端解决机制是自贸区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阀,争端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是自贸区走向成熟的标志。CAFTA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中国和东盟各国量身定做的,④其为自贸区的争端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基础。本文从CAFTA争端解决机制运行的现状出发,在分析了该机制的特点及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