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混合合并的竞争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晋 《时代法学》2009,7(5):27-35
企业合并控制制度一直是各国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合并的经营者集中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的普遍选择,其中混合合并因为便于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经营战略转移形成效率抗辩,且一般不直接限制或妨碍竞争而与反垄断法无涉,从而形成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偏好。然而通过非合作效应和合作效应分析可以得出混合合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反竞争效果。近年来,欧盟、澳大利亚的立法变革都明显提高了对混合合并反竞争效果的立法警觉。我国需要从竞争法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混合合并,对其反垄断规制要坚持效率抗辩和整体权衡,反对弊大于利的合并,使混合合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避害扬善。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合并反垄断法律控制的权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士英 《法学杂志》2006,27(1):55-58
由于通过企业合并进行扩张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企业合并成为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增强了实力并确立了市场优势地位之后,企业往往通过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排挤压榨其竞争对手,破坏自由竞争市场规则。企业合并这种增进社会利益和损害社会利益的双重效果成为各国反垄断法权衡对企业合并进行控制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合并现象已经成为灼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方薇 《法制与经济》2009,(18):104-104,106
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生产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进行企业合并是首选方式。但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限制,很容易产生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合并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生产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进行企业合并是首选方式。但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限制,很容易产生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合并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在经济学,乃至法律的研究中均属较为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更有重要的探讨价值。企业合并的定义可有狭义(仅指法人之间的吸收及新设合并)、广义(指一切企业形式之间进行的财产权以及股权的合并、最广义(除财产权与股权合并外,还包括由于合同等方式所形成的经营权合并)之分。企业合并的方法有财产权合并、股权合并、经营权合并。  相似文献   

6.
许光耀 《时代法学》2006,4(1):20-27
对企业合并进行控制是竞争法的基本内容,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评价企业合并行为所依据的实体标准。基本内容包括对合并行为的反竞争影响,及其产生的积极效果。由于企业合并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结构而影响竞争,因而在对其进行分析时,一般首先分析合并行为对所在市场集中度产生的影响,这主要通过赫芬达尔指数来反映,对于发生在指数较低的市场上,或发生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上,但并未导致指数大幅度提高的企业合并行为,认定其不会产生严重的反竞争效果,可以批准。其他的合并行为则要由竞争主管机关进一步分析,主要考察该行为的反竞争效果,包括单边效果与协调效果;然后再考察存在哪些抵消因素。经过比较后,如果积极效果大于消极效果,则予以批准。  相似文献   

7.
纵向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但是纵向合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对竞争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拟在对欧美反垄断立法发达国家的企业纵向合并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并指出我国反垄断法在规制纵向合并存在的不足,主张在以后的立法中借鉴欧美纵向合并规制的合理内核,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企业纵向合并制度。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并控制制度是反垄断法三大支柱之一,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救济对于合并控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合并救济的良好适用,可以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提高合并带来的经济效率。在欧关,关于企业合并救济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立法及行为指南,大量的企业合并案件以合并救济方式结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事先申报制度、附条件批准企业合并的情形及经营者承诺制度,这为合并救济措施的采纳提供了空间,但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实施细则,现有法律法规亦未见合并救济方面的规定。因此关于企业合并救济的研究,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企业合并救济的概念、种类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合并救济在欧美的实施经验,并就合并救济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控制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市场竞争一样 ,企业合并本身也是利弊兼具的。为避免过度地合并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 ,许多国家均通过反垄断法对之进行必要的控制。本文结合美、德、欧盟等国家 (地区 )控制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之立法背景、理论依据、立法模式、发展趋势 ,论证了合并控制立法对于维护竞争性市场结构、发展规模经济以及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概括说明了我国对企业合并进行反垄断法控制的必要性和有关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潘宁 《经济与法》2003,(12):86-87
企业合并(尤其换股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企业合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相对应的企业的构建方式及会计处理方法如下:合并方式: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企业构建方式:购买,购买、股权联合,购买、股权联合;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购买法,购买法、权益结合法。首先,先明确两个概念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的视野中,企业合并泛指一个企业通过取得财产、股份、订立合同、干部兼任或其他影响方式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个企业或实现了对其他企业的控制的行为。自1890年美国颁布《谢尔曼法》以来,企业合并一直是现代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掌握美国法上的企业合并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制度主要有三个法律来源:即特别法、法院案例、合并指南。合并控制的程序主要有事先申报制度、合并申报标准、申报内容等方面。在实体法主要有市场界定、HHI指数衡量等内容。开始从严厉走向更加宽容,大大推动了经济和合并的增长。三、结语美国法上企业合并采用了大量的经济分析方法,企业合并对竞争的影响更加客观和精确,可以预见,经济分析方法在反托拉斯的实践中会走得更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国企业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合并,经济安全审查是一道必经的门槛儿,政治的作用在敏感行业和重要企业的合并中作用不可小视。我国企业只要深刻理解美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其背后的经济思想,就能降低在合并问题上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当今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跨国并购兴起的原因耐人寻味,值得深思。同时,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对西方国家有关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规制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跨过企业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促进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分析法学是经济学和法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经济分析法学的核心思想是“效益”。在经济法学家看来,效益原则是经济分析法学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原则,法律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价值极大化的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或者是通过法律的参与使社会财富达到极大化的效益目标。当代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关联企业是指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企业之间为达到特定经济目的通过特定手段而形成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结构的企业之间的联合体。关联企业破产实体合并是指关联企业的控制企业或从属企业之一破产而引起的某几个或全部关联企业的合并破产。实践中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租赁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的活动要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它内部的管理体制也要适应租赁经营方式的要求。随着租赁经营方式的采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也要发生相应变化,表现在法律关系上也不同于一般国有企业。一、从行政性官员转变为法人代表租赁企业厂长(经理)的产生是由租赁企业的法律性质决定的。租赁经营是通过招标制  相似文献   

17.
薪酬制度是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渗透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关系员工的切实利益,一套完善的、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公平、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能不断产生激励效应,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并购活动的日益增长,规制者运用“革新市场”和“单方效果”来支持积极的反托拉斯执法活动。“革新市场”理论通过对一个合并对相关市场上的研究和发展的影响来评估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合并。“单方效果”理论根据合并企业独自对相关市场上价格产生影响的能力来评估一个合并。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应素之一,对人的投资不仅能使人力资本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使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也能产生递增的收益,因而能使整个经济产生递增的规模效益。所以说,人力资本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同形式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就人力资源对现代企业的发展的相关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立法者企图通过将两种诉讼合并来达到诉讼经济与诉讼效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评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进而分析其存在的一些具体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