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安娜(1915-2010),江苏泰兴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人读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结识了在中共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华明之。1934年,转读中文速记学校。1935年,  相似文献   

2.
最近,接待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同学,偶尔谈到我们现行的简化字,带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趣闻。他说,蒋介石曾两度意欲规范和公布简化字,一次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一次是撤退到台湾的1952年秋……以后共产党政府进行文  相似文献   

3.
常家树 《廉政瞭望》2007,(10):41-41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蒋介石承认:国民党军队"表现出来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他认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根源又在于国民党  相似文献   

4.
钟河 《廉政瞭望》2006,(9):54-54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  相似文献   

5.
游宇明 《求贤》2006,(5):45-45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人,此人表面上对谁都非常热情,内心却分得清清楚楚。她家里常年准备了三种茶叶,领导和对她有用的人来,泡两百多块钱一斤的碧螺春;同事、朋友来,泡三四十块钱一斤的本地毛尖;与她关系相对疏远的人去,则只能喝三四元一斤的乡间土茶了。她后来调离了这座城市,但前往送行的人很少,大家都说这种势利小人不值得尊敬。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政策,是在其政治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前所推行的内政外交的基本方针。对于这一政策,国共两党史料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本文试就这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作一粗浅缕析,不当之处,期求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世,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可用,然后决定取舍。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会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怀疑、提防。  相似文献   

9.
黄道炫 《廉政瞭望》2012,(18):70-71
“乘赣匪西窜之时,力加经营”在人们印象中,蒋介石一贯视中共为心腹之患,必欲去之而后快。但政治人物的复杂常出乎人们想象。比较早提到蒋介石在红军西进时有意放水的,是其子蒋纬国。  相似文献   

10.
11.
1949年12月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逼近成都,成都市内也有枪声,蒋介石的住所中央军官学校附近出现“可疑人物”,于是蒋在慌恐中登机升空。这时,解放军15兵团已经解放广州,并且接管了广州白云机场。但飞机场仍留有国民党人员。在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成都机场人员与广州机场联系,了解广州的天气情况,由于他们过  相似文献   

12.
位于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的慈湖,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水碧山青。1961年,蒋介石到这里视察,发现这里与自己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景色十分相似,便动了思乡之情,决定把这里改为“总统行宫”。第二年,蒋介石将这里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4.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即积极策划“台湾独立”阴谋,岛内的“台独”分子也蠢蠢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世,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可用,然后决定取舍。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  相似文献   

16.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发现蒋介石的名号实在太多,常见的就有委员长、总裁、委座、校长等等,可见这个老蒋在其职场里的傲人经历。其实,蒋介石早期追随孙中山时,得到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例如居正的参谋长,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陈炯明的作战科主任,许崇智  相似文献   

18.
刘继兴 《廉政瞭望》2011,(19):29-29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发现蒋介石的名号实在太多,常见的就有“委员长”、“总裁”、“委座”、“校长”等等,可见这个老蒋在其“职场”里的傲人经历。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驱逐鲍罗廷”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之后,鲍罗廷利用各种机会来限制蒋介石,力图恢复到此前国民政府党政军分权、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局面,而蒋介石则期望巩固业已取得的各种权力,双方矛盾发展至迁都之争时已水火不容.值鄂赣僵持之际,蒋介石决定驱逐鲍罗廷,在经过必要的舆论准备之后,蒋将驱鲍的行动付诸实施.由于共产国际坚决反对撤换鲍罗廷,加之蒋介石在迁都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