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的力量     
金凤 《江淮法治》2011,(10):42-43
生命是一种信仰,苦乐酸痛都是享受;生命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厚度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奉献的多少在于"长"乘"宽",我们不可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扩展它的宽度,增加它的厚度。二十多年前,我在战场上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昏迷中醒来时,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到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渺小和有限,感慨生命的长度无法主宰,一场战争、一次疾病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被理解为对道德目标的信服与崇拜,它是对道德生活的超越性把握。道德信仰赋予道德以精神本体,同时又是人的精神生命形式。善恶因果链的断裂、两种明的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道德体系自身的缺失等导致了道德信仰危机。对道德信仰危机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持乐观态度。重塑道德信仰的基本途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法制化。道德信仰研究的存疑颇多,如,道德信仰能否科学把握,其理性与非理性如何统一?对道德信仰危机的否定性评价的标准是否具有自明的真理性?道德法制化与道德的自由精神有无冲突?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种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不管这不信仰是什么形式),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光荣,这种光荣也会飞快地逝去,因为没有人操心去取得一种对不信仰的东西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是依宪法治国,公众普遍的宪法信仰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宪法信仰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程度进而影响着整个依法治国的进程。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一切按宪法规定行事的行为,它是主客观方面的统一。宪法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它是实现依法治国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的真实含义及蕴含的政治理想、价值信仰等远非不证自明,其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宽泛的;它既是一个政治制度设计与安排,也是现代社会的权利价值与信仰体系;它必须与法治联姻、与代议形式结缘;由此为现当代社会提供一种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和谐的模式与和平发展之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脱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贫困生又有着更为突出的特殊性。要切实加强贫困生工作,让每一个贫困生驱散心中的阴影,鼓足生活的勇气,扬起生命的风帆,塑造健全的人格,走上自强不息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信念之定格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这是被誉为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楷模的方永刚在身患重病之后发出的心声。这番感人肺腑之言,折射出的是方永刚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真理忠贞不渝的信仰。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韩涛  郑郁 《法制与社会》2010,(28):295-295
本文以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中“法律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为基础,认为法律信仰是一种误解。文中通过伯尔曼的写作背景和语言转化,说明了被误读的两点原因,从逻辑上分析了宗教与法律本质的不同及法律信仰在中国语境下的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法律”在现代法治国家被确立为“至上”的地位,为了维持这种地位的永恒,注定它不能仅仅被作为一种“治理工具”来重视,而应形成一种民众的法律信仰。本文从西方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入手,论证了法律作为信仰的历史合理性:并通过研究法律信仰的对象来探讨“法律应如何被信仰?”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信仰机制——西方法文化的一种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西方法律观念有许多是以西方的宗教文化为背景的。在西方社会,法律可以被奉为一种社会信仰,这与它和宗教长期保持一种客观而恰当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没有宗教文化支撑的法律,会退化成为机构僵死的教条,而远离法律的宗教也有丧失其社会有效性的危险。法律代表秩序,宗教提供自觉化了的意识或者说信仰。这二者的结合与互补,是社会法律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有效性的条件之一。法律需要一种信仰机制,它的养成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渴望并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有许多人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点点滴滴的心理感受,不经意间与幸福擦肩而过。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内容千差万别,感受却大致相同。我们从  相似文献   

13.
安普雨  郭晨 《法制与社会》2011,(14):175-177
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农村,民间信仰已经渗透到农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信仰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功能,不过对于民间信仰我们要全面的认识,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的肯定。本文主要是将民间信仰视为一种农业文化,通过探讨它的起源、概念和在农民生活中的渗透来论述它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自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被引入我国以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的名言在法学界引起了关于法律信仰的研究热潮,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法律信仰能否本土化是一个终极的争论目标.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终极的问题,必须讨论清楚法律信仰的真正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相关的讨论变得有意义,法律信仰长期处于一种被误读的状态,我们应该将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欣赏自己     
倒不是故意哗众取宠,也不是狂妄自大,只是想,人生不就是始终都在时间的大海里,寻找关于自己、关于生命的答案吗?而欣赏自己恰恰是对自己生命的破译。 欣赏自己,不是那种傲视一切的孤芳自赏,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不羁,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勇气,也不需要改头换面的毅力,它只是一种醒悟,抑或是一处境界。平日里,我们只顾在尘世上奔波,一下小心,就忘了欣赏自己。待行囊里装满了困惑或伤痛后,才幡然醒悟。欣赏自己,虽不是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但的确称得上人  相似文献   

16.
法官是一种职业,有着自己特有的职业品格。法官职业品格的构成要素包括法官职业伦理和司法知识。法官职业品格的养成,既需要法官自己不断修养“忠诚、奉献、勤奋、进取、勇气”等优良品格并不断强化对法律的信仰,也需要构建法官正当司法行为不受追究制度、法官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以及法官职业薪酬保障制度等专门的国家制度加以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治从精神层面上讲的是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当这种观念成为普遍的社会信仰,并支配着社会主体的行动时,法治才能实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法律才真正发挥作用。本文就法律信仰的文化因素做了简要的评析,以期对促进法律信仰的形成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3,(19):50-51
身为中国首位劳工大法官的施洋,在26岁时才开始研习法律。但在短短8年的法律职业生涯里,他完成了从一名律师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之旅,并展现许多法律人终生难以拥有的勇气、正直以及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践行宪法的行为。宪法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它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但在目前的中国,宪法信仰却是从上至下的普遍缺失,因此从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入手才能使中国走上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与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性作为非权力话语 ,是法律人自我理解的前提 ,而自我理解又是法律人自我存在的依据。法的规律性认识可以通过运用人的本能的理性来获得 ,理性已不单是一个人的理性能力问题 ,而涉及主体相互间的语言沟通、交涉与理解的架构。我们对法的理性的理解 ,通常是从认知理性与道德或实践理性两种意义上来认识与讨论的。人们对法与理性的认识不是被动意义上的认识 ,而是一种解放性、扬弃性的认识。所以 ,法的理性还是一种批判能力。法的信仰不能超越理性。信仰一旦超越理性、为信仰服务 ,则将导致理性丧失生命。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或无力回应当前理性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 ,我们就无法切实地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充分而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