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卷宗材料从公诉机关或公民向审判机关移送的具体方式。目前主要有:卷证移送主义,起诉状一本主义和我国的主要证据复制主义。其中,卷证移送主义即向审判机关不仅提交起诉状,还得移送相关的卷证材料,该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执法程序中存在着行政处罚中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监督渎职等检察监督缺陷。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督促行政起诉、督促行政监管等实质是对行政公诉前置行政监督程序的有益尝试。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是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应然性要求,具有打击经济犯罪和预防职务犯罪双重作用。在《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诉讼法》分别设立刑事审查行政公诉制度是防止违法行政行为发生的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大基本审判方式,相比较而言各有利弊,两者日渐接近和融合.在融合后的审判方式中,控辩平衡是根本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根据控辩平衡原理,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不彻底性妨碍了控辩双方实现真正的抗衡,必须在立法上删除明显不适当的规定;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进一步完善指定辩护和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赋予律师在公安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时的在场权;切实保障律师的人身权和执业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破产和解制度仍然实行双轨制,行政权力搀杂其中,和解分离并不彻底,破产和解程序缺乏监督机制,这就要求实行统一立法,建立法院对和解申请的审查制度,实行和解前置主义,努力完善破产和解程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风党纪月刊》2000,(5):11-11
司法移送案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完整司法程序处理完毕后移送的案件。这里主要是指已经人民法院正式判决的各类刑事案件,需要追究违法犯罪分子党纪政纪责任,由纪检监察机关按一定程序给予其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另一类则是未经完整司法程序但已终结而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案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院作出的移送管辖裁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院依职权主动作出的裁定,另一种是法院审查当事人管辖权异议认为当事人主张成立时被动作出的裁定。我国法规范尚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对移送管辖裁定的救济路径,为更好实现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之间的均衡配置,有必要探讨此问题。当事人对移送管辖裁定的救济路径依赖于移送管辖裁定的具体类型:在第一种类型下,因法院所作裁定并无当事人关于管辖权之意思介入,故此时应赋予当事人救济权,当事人有权向受移送法院而非移送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但不能直接就法院裁定提起上诉;在第二种类型下,根据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提出管辖权异议或者移送管辖申请之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对移送管辖裁定不享有上诉权。  相似文献   

7.
胡子君  姚合平 《求实》2006,(Z1):92-93
庭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后到开庭前,由案件承办人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庭前准备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行政诉讼法未作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此,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行政诉讼庭前准备基本沿用了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的模式,没有考虑到行政诉讼的具体特点。同时,由于具体操作法律的法官职权主义倾向严重,导致了秘密准备、封闭型书面准备的盛行,不能达到行政诉讼庭前准备程序设置的基本目的。在这种法律规定与实践规…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8,(10)
正乌海市纪委监委探索出台《案件审理协调会议制度》,明确协调程序、讨论原则和结果运用,为解决移送审理案件中出现的查审双方意见不能协商一致问题,提供了制度遵循和规范。此外,还探索出台《提前介入审理党纪政务案件工作办法》,案件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正式受理审查调查部门移送的案件前实行"提前介入",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  相似文献   

9.
正从1月24日算起,我转隶到宜宾县纪委监察委已经一个半月了。转隶前,我担任宜宾县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今天一早,走进办公室,当我看到纪检监察室移送的几本厚厚案卷材料时,回想起转隶以来发生的身份置换、直面的头脑风暴、经历的种种事情,不禁感叹"还真是不容易"!"中年陷阱""扑面而来"转隶时,我已经45岁了。此前,我在检察院公诉部门待了整整9年,办理了大大小小的近1000件公诉案件,生生熬成了"杨老师"。转隶后,按照因材配岗的原则,我被安排到了案件审理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实体真实的切实追求和对诉讼效率及权利保障的适当兼顾,构成了该制度的正当化基础。而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过多地侧重于对实体真实的追求,忽视了诉讼效率,尤其是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对公诉变更制度作明确规定,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促进公诉变更的正当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刘雅娟 《世纪桥》2007,(4):40-41
1997年刑事诉讼法在我国首创了公诉转自诉的制度,进一步扩大了自诉案件的范围,但司法实践中公诉转自诉制度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也因此成为了刑事诉讼法中一项徒有虚名的制度。本文阐述了公诉转自诉制度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删除公诉转自诉制度,以司法审查申请制度取代公诉转自诉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3,(10):54-54
纪检监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移送案件,是反腐败斗争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纪委监察局十分重视案件移送工作,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好评。主要做法盐湖区在开展移送工作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对受到刑事处罚人员的案件基本做到了应移尽移,杜绝了漏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公诉制度,是世界上一项普遍存在的制度,是法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制度。而我国至今还没有民事公诉制度,实属欠缺,创立民事公诉制度是客观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14.
公诉撤回制度废除新论——以公诉权的有限性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圣武  李宏玉 《唯实》2008,(6):69-71
公诉撤回权并非是一种当然的权力。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中都没有规定这项权利。公诉撤回制度与我国的国家赔偿等法律制度相冲突,在实践中导致检察机关侵犯被告人人权的事件屡有发生。我国通过司法解释建立起来的公诉撤回制度应当被废止。  相似文献   

15.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国家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一般包括主询问、反询问、再询问、再反询问等几个阶段共同组成的法庭调查程序。交叉询问制度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和控辩双方的对抗,发挥了当事人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审判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改革过程中,借鉴国外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度,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管理现代化水平。从目前看,我国的档案管理基础比较差,存在着案卷标题不规范、组卷混乱等问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开示是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吸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 ,采用了抗辩式庭审模式 ,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 ,因而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要了解其必要性、主体、范围、程序、效力及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坚持案件预审制度。坚持"三不",对案件检查室移送的案件,做到手续不全的不受理,证据不足的不受理,事实不清的不受理。实行收到移送材料3日内预审制度,强化案件审理部门对移送案件的审核把关。坚持沟通协调制度。案件审理,主动与案件承办部门沟通协调,打破"书面审理"的单一局面。主动听取办案人员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判作为三大审判之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当事人主义”在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强调和过度推行,背离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要求,是引发和加重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完善审判方式方法,拓展司法职能,实行能动司法,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涉诉信访问题.具体采取以下举措:应强化“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理念;应处理好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举证”与“查证”两个关系;把握好诉前指导、庭前释明、判前沟通等三个环节;加强坚持将调解贯穿诉讼始终、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措施、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重视强制措施运用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刑事案件的不断增多,我国刑事追诉环节之公诉与审判工作困境频生。消解此种困境应当以公诉分流观念为引导,以程序正义为价值理念,通过缜密的程序设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审前案件分流机制以提高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