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一手舒体字,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并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词章功力人见人赞,党内许多重要文章、文件都出自他的手。但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2.
舒同的骨气     
舒同一生钟情书法,寄情翰墨,被广大红军指战员誉为“马背书法家”。毛泽东也称他是“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解放后,他先后任陕西省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舒同身陷囹圄仍忧国忧民,坚强不  相似文献   

3.
董凤鼎 《河北党风》2003,(10):43-43
被誉为“党内一支笔”的著名书法家舒同,以舒体闻名天下。早在30年代,毛泽东就称舒同为“马背书法家”,并推荐舒同题写了“抗日军政大学”校名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因此,许多人都以能拥有一幅舒同的墨宝为荣。  相似文献   

4.
我党我军人文荟萃,集聚了不少中华民族精英。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恐怕除毛泽东外,要首推舒同了。早在江西苏区,舒同就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毛泽东还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  相似文献   

5.
浏览一本杂志的目录,一下子被一个题目吸引了:人生无草稿。 文章里说的一件事,印象很深。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练字的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人生不也是这样,没有太多的草稿让人来练习。 现实生活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好多成功也都是通过失败“逼”出来的。穷则思变,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都含有“逼”的意思。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股为全国的报刊题字的风潮。毛泽东和父亲舒同成为最大的出品人。舒同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被毛泽东戏称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被何香凝称为: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以下是舒同之女舒均均的回忆文章。建国之初,父亲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  相似文献   

7.
博采之窗     
“文革”中毛泽东惦记舒同 舒同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名字与广为流传的“舒体”连在一起。深谙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将舒同视为书友,常与舒同谈诗论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舒  相似文献   

8.
在电脑诸多字体中,有一种"新舒体",为各种文书、媒体、招牌所广泛应用,这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舒同的艺术精品。他的书法雍容端庄、飘洒圆秀、笔走龙蛇、弯弓盘马,给人以愉悦的文化慰藉与审美感受。舒同以其书法个性和风格,在中国翰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严教苦学,初露锋芒舒同1905年出生于江西东乡县城,家境十分贫穷。在亲友接济下,舒同6岁进启蒙学堂。刚开始认字时,他就喜欢练字,但因没钱买笔墨纸张,他只好捡来邻居织麻时丢弃的乱麻做土笔,用染布的蓝靛作墨汁,拿破碗当砚台。一张马粪纸,他要在上面写三次,第一次用黄桅汁写,第  相似文献   

9.
说起首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字。舒同的字名闻天下,在任何一台电脑的字库中都能找到他创立的“舒体”。然而这些却远不是他作为革命家兼书法家  相似文献   

10.
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和"党内一支笔",后来又独创"舒体"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不仅是人们敬仰的"一代宗师"、书法大家,还是我党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舒同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了我国古代“二王”、颜、柳等书法家的精粹,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笔力浑厚雄健、雍容大方的“舒体”书艺,从而享誉海内外.然而,舒同与一般书法家不同,他说:“我的人生可谓革命加书法的人生.” 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而且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很早就参加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却鲜为人知.舒同,江西东乡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乡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下令通缉他,他被迫离乡背井,化装去武汉、上海,录找党的组织.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党组织均已隐蔽转移,他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回南昌继续寻找,反映了他对党和革命的坚贞不渝.但是,他身上带的钱已经用完,不得不靠卖字筹款,以度过艰难的岁月.1930年11月,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中工作.先后担任红四军政治部  相似文献   

12.
舒同,作为书法家,他的名字与广为流传的“舒体”连在一起: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则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谙通书法去与诗词的毛泽东,将舒同视为书友,常与舒同谈诗论书。他们的诗书交往,不仅反映出两个革命家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也折射出时代的烟云,给历史留下思索……  相似文献   

13.
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舒同送给张鼎丞的折扇。这把折扇半径23.5厘米,弧长48厘米,扇面是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亲笔书写的“路遥知马力”。  相似文献   

14.
难得清醒     
以舒体闻名天下的著名书法家舒同,赠字无数,有求必应.但若有人请他写"难得糊涂",他一概回绝:"我是共产党人,不能糊涂."人民日报原总编李庄同志著有一本书,从参加革命写到退居二线,皆是所亲历的盲从、糊涂的苦闷和清醒的快慰,书名就叫<难得清醒>.一个"不能糊涂",一个"难得清醒",都令人起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舒同送给张鼎丞的折扇.这把折扇半径23.5厘米.弧长48厘米,扇面是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亲笔书写的"路遥知马力".  相似文献   

16.
休闲时光     
《新长征》2006,(8)
舒同参与的对台情报工作人们都知道舒同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经被任命为中共台湾省委第一任书记。1948年中国共产党准备解放台湾时,时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舒同,是中央和华东局内定的台湾第一任省委书记,刘格平为副书记。虽然没有正式上任,但舒同以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身份直接参与了对台的敌工工作。1949年10~11月间,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最大的内线是被称为"密使一号"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为取得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舒同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共产党员朱谌之赴台与吴联系。朱谌之从香港抵台,吴石在寓所秘密会见朱谌之,提供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资料。这批情报通过秘密渠道很快从香港送到华东局,由舒同  相似文献   

17.
清朝郑板桥,原先对前代书法家的字体很感兴趣,但学无所成。一次睡觉时,他竟然手划妻背,练习写字,其妻一语双关地说:“要练字么?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怎么老缠别人  相似文献   

18.
峡谷隘口,长征路上最为艰险的一道险关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城以东、白龙江北岸的腊子沟内,距离县城约120公里.“腊子口的险要远胜于娄山关,悬崖绝壁,河流横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长征中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后为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被誉为“党内一支笔”的书法家舒同,曾如此说.  相似文献   

19.
写字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郭沫若先生对中小学生写好字的论述是:"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写人,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但是,在写字教学方面,我们一线教师中尚存在"不到位"现象:其一,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够,不安排"练"字时间,用抄写字词代替练字;其二指导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代永州人(一作长沙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当了和尚。虽习佛事,却酷爱书法,故“经禅之暇,颇好笔翰”。通过勤学苦练,怀素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学书治学的刻苦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因家境贫寒,无法备纸,他就在自己房子的四周广植芭蕉,数至万余株。芭蕉叶既宽又长,而且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之代纸,可以反复挥毫书写。芭蕉株高叶茂,他的房子掩盖在一片翠绿笼罩之中,因自号其居曰“绿天庵”。蕉叶虽多,但怀素仍然感到书写材料不足,于是又制作了一个大木盘和一块方木板,漆上漆,以之练字。写了擦,擦了又写,长年累月的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