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下,师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形势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真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2.
刘云涵  韩伟 《世纪桥》2007,(5):115-116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本文具体地分析了高校教德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  相似文献   

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优秀教师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但是,怎样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人群中的典范、道德的规范、社会的楷模。教师的品行、学识、才能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素质中师德是最根本的。师德的核心是关爱每位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是师德素质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是事业心和职业心的体现,这种爱包含着辛勤劳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往往在个性、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教师要“因人施教”。教师要有严父慈母之心,慈爱与严厉并重。要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所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它是教师政治思想、道德品性、人格精神等的外显,表现为追求科学真理、教学的态度及言行举止。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深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人师表。教师除了学识渊博之外,更要注重道德品性的完美。它不仅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更是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对这一光辉职业的由衷赞美。如果说教师是蜡烛,那么师德则是它发出的灼灼光辉。  相似文献   

8.
为人师表德为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职业。作为高校“两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教师正在这一崇高的职业上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两课”教师的工作引人关注的同时 ,对“两课”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 ,高校中的师德状况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需要予以关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两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德,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做人、做事、做学问所应遵循的道德。做人是其中之根本,做事、做学问是做人之原则的实践,是做人之原则在学术研究中的延伸和体现。师德既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是师德的实践者,是师德的主体。师德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应高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因为师德在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才造就数亿高素质劳动者,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和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着“授业、传道、解惑”作用的关键是教师,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良好的师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教师作为个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其德行、人格素质的形成受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与个人的自我修养磨练、社会经历分不开。良好的师德,是在教育培养和继承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首先,加强师德…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看作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勉励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亦称为“师德”,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品德和修养,要做育人的“人师”。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能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 但是,当前在高校中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有的教师治学不严谨,学风浮躁;有的教师投机取巧,伪造篡改他人的研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4日发表的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唤起了人们对师德的重新认识和反思,对照“八荣八耻”,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铸造一代不朽的师魂呢?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几千年来,经过历代教育家的长期积累和提炼,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国师德文化,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规范教师的行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力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对新时期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传统师德认为,教师应该恪守自己的职责,明人伦、修教化。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  相似文献   

14.
“使违规者付出代价,严重的要终身禁止从教,切实起到警示震慑作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时表示,要将师德师风纳入日常管理,进一步推动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落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不单是教师个人素质问题,更是影响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的管理问题,必须管在日常、严在日常。对道德败坏者亮出“终身禁教”的红牌,从制度上扎紧维护师德的篱笆,才能激浊扬清,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5.
师德建设重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任务时,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要贯彻落实好师德建设的任务,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加强师德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师德实践。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师德建设同样重在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实践、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师德建设与时俱进地推向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灵魂.地方高师院校师德师风的主流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但少数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个人价值观变异的发展趋势令人堪忧.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影响着师德变化,积极培育师德文化,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守住师德的底线和坚守大学精神等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任务时,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要贯彻落实好师德建设的任务,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加强师德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师德实践。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师德建设同样重在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实践、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师德建设与时俱进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做大做强教育的"母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建设是核心和灵魂,师德的好坏,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进而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还将对整个教育体系甚至全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当今社会,高等师范院校在推进以德治校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把学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作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因校制宜,凸现亮点,让“爱心”和“责任”体现在师德的灵魂和核心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终止聘任;对师德建设不力的学校,将追究学校领导相关责任。日前从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召开的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的女儿回信精神座谈会上获悉,为促进更多德才兼备的“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上海将从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切实做好准入、管理、教育等各环节,探索建立见习教师证与教师资格证“双证并举”制度,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为选师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还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