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创造与学术建设方面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剽窃等学术失范的不端行为时常发生,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不断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的研究、加强与完善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对于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完成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贝卡利亚作为早期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否支持自由意志论,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为回答该问题,可通过考察反对者提出的理由,并分析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相容论与不相容论,再借助法式反例对于负道义责任是否需要可供取舍的可能性。由此得出贝卡利亚不支持自由意志论的观点的理由不够充分,相反,认为贝卡利亚所述之环境制约因素建立在其承认自由意志对于承担刑事责任之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则是更为妥适的。  相似文献   

3.
学术精神是推动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养成学术道德的内核。研究生学术精神作为一种完整的精神体系,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刻苦勤奋的专业态度;学术研究的独立与自由;学术批判与创新。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内在价值则主要体现在:(1)促进研究生人格的自我完善;(2)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提升学术道德水平;(3)有利于国家后备学术人才的培育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西政现象"只有予以"西政精神"的把握,才有实际意义。但无论是"西政现象"的昔日兴旺,还是"西政"今后的再度"雄起",都奠基于"西政学术"。因此,沉湎于"西政现象"背后的"西政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赋予"西政现象"以学术温度,且应将此学术温度化为"西政人"的集体努力,从而使得"西政"在以社会转型为深刻背景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法学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能有突出作为,进而重振"雄风"。"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是由"西政人"的学术担当性、学术批判性、学术融合性、学术严谨性以及作为集中体现的学术创新性所"供热"的。"西政"的发展谋划和作为工作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都应切中"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就中国法学的发展创新而言,"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应该且能够具有漫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是贝卡利亚首先将启蒙思想引入刑法领域,贝氏也因此被称之为"刑法学之父"。其实,早在贝氏之前(早于贝氏113年),霍布斯就完整地提出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并论述了犯罪的概念与原因、刑罚权的来源、罪恶与罪行、不得自证其罪、反对刑讯逼供等刑法学思想。这在中世纪欧洲的刑事法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霍布斯不是一位职业刑事法学者,这可能也是他的刑法学思想至今未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重要缘故。但他关于刑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见解,给后人以重大影响,如果说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近、现代意义上刑法思想的启蒙,那么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其启蒙之启蒙。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学术诚信是指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文章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成因进行考察和分析,并从主观教育、制度制约、环境净化等三个方面探讨应时研究生学术失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术与责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术失范背后凸显的是责任意识的淡薄。为了规范研究生的学术,有必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责任教育,培养研究生学术责任意识,落实研究生学术责任的制度,建立健全学术失范的防控机制,包括探索导师学术责任制,提高技术防控手段,建立和完善学术道德的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学术沙龙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晓南纵横”学术沙龙是法学学子自发组织的一个学术性沙龙,立足于搭建一个自由、平等、独立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通过两年多的沙龙实践,发现学生们实现了将课堂上学到的法学理论运用于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将学术沙龙引进法学教育可以弥补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还就学术沙龙引入法学教育的具体方案与可行性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为此,我们要改变研究生教育中厚此薄彼的做法,开设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课程,扩大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的内涵,惩治学术腐败做到标本兼治,建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委员会工作的长效机制,改革与完善研究生的学术奖惩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经历过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梳理其变迁历程不仅能够总结有益经验,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而,针对我国法学学术变迁历程的主流研究成果较多立足于定性的视角,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全面分析还略显不足。以《中国法学》和《法学研究》1998年至2022年期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者群和知识结构等角度切入,研究发现,我国主流的法学学术研究已经表现出稳定的结构性特征,高职称作者和知名高校构成研究的主导力量,并对法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做出相匹配的贡献。法学学术领域的“北京氛围”颇为浓厚,京内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远高于京外学者的的学术影响力。此外,法学学术研究在日渐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同时,相应的知识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外部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应用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等优势虽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法学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却略显不足,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亦不如传统研究范式。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我国法学学术的变迁历程中,多个因素对法学学术的影响力产生了显著性相异、作用力不同的影响。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的未来转型和精进或许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学术思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堪称是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原创时期——先秦子学相比拟的大时代。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兴起,不仅终结了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的主流学术思潮,而且还改变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潮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在这空前的学术范式之转型和学术思潮之兴盛的时代,我们却看到了人文价值的失落和哲学精神的匮乏。由西化思潮、现代新儒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构成的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在这一百多年作为时代精神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也因此构成了我对近百年中国学术思潮的基本反思。  相似文献   

12.
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与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学术规范体系的不完善、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的缺失、学术评价体系的错误引导有密切的关系,如要改善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失范现状,必须完善学术规范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学术监督和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术失范引发学术共同体危机,但加强学术规范供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失范问题.社会心理学从系统角度给予了解读学术失范现象的新视角,指出须通过改变系统来改变学术失范行为.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学术失范现象的深层原因,评介目前采取的诸多治理学术失范的方法,并尝试提出学术纪律建设之路径.需以学术纪律建设为抓手,在学者层面重塑学术共同体的价值信仰,使学术回归真诚;在大学组织层面尝试建立学术纪律委员会,变革现有的学术评价制度与机制.治理学术失范,需先从学者内部开始行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基于研究者的国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指导思想还是基本概念体系或研究方法,"中国法学"作为学术概念都不可避免其逻辑上的矛盾。坚持所谓"中国法学",追求中国法学自身的所谓特殊性、主体性,会导致法学研究的学术方向性问题:背离学术的前提——普遍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学术乱象存在的原因很多,而学术共同体发育不足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治理学术乱象需要健全学术共同体,建设文化强省也需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学术共同体的成长有利于培养独立的学术人格、开展真正的学术研究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促进学术共同体的成长,不仅需要放松管制政策,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而且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需要创新制度安排,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且需要完善学术规范,提供统一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非学术化、泛政治化倾向阻碍了教材领域与学术研究领域间的通约,也导致了法学教材的低水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教材改革的若干建议,即:形式上,遵守国内通行的学术规范;逻辑上,讲求周延缜密;思想内容方面,激发编写者的创造性、体现编写者的学术观点和个人风格;而在价值取向上,则尽可能做到中立、宽容。实现法学教材与学术成果之间开放、良性的互动,这是我们的希望,也应该早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剽窃与学术腐败行为屡屡出现,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制订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文件。沈阳药科大学对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刑事一体化是科学知识整合的必然结果。在由学科分化走向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的界域并不是绝对固定和清晰的。专业槽的构筑体现了本学科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应当成为学科整合的障碍。借助于贝卡利亚的思路,我们可以了解犯罪学的诞生与新刑法的问世所依据的整合机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不是刑法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增强理论勇气,维护学术尊严郭道晖(《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欣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创刊十周年暨公开发行之喜,谨代表《中国法学》杂志社向贵刊致以衷心的祝贺!列宁说:“报纸是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法学刊物也是指导和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阵地。...  相似文献   

20.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 ,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探讨了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 ,并对如何加强我国学术道德建设、振兴我国学术事业 ,从道德、制度、规范、法律等层面 ,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