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 在多年的调研中,我深切感到,要保护和传承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关键的一条,是首先要保证这些文化艺术有好的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要保护好民俗这块土壤,必须让民众从民俗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快乐和乡情亲情,让他们在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情致和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有了这一点,各种乡土艺术、民间信仰等,都会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民俗文化的功能不可忽视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化,它是规范和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3.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6):106-109
“图腾”是人类从观察大自然中不同季节的变化及对万物生命不一样成长过程的关注,所产生的以图形方式来纪录并告诉自己的同伴或族人,后来渐渐地演变成一种对太阳或能影响人类生活的天气变化,而以直观的视觉印象,采用简易或特殊的思维方式所创造的一种图画,这种造型结构及色彩不一样的图案会随着不同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一种既能传承民族思维信息,也能团结民众力量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在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寻根文化、和平文化、爱国文化、美德文化和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联络海峡两岸民众感情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字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相似文献   

7.
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之举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看待中西慈善文化的差异,在传承我们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辩证地借鉴和弘扬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的慈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屯堡文化     
屯堡是指贵州特有的一种村落形式,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  相似文献   

9.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7):5-5
端午文化亟待弘扬 6月2日是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历史上形成了佩香囊、门户悬艾等十多种民俗。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习俗和仪式已被逐渐遗忘,文化味越来越淡,端午节几乎成为单纯的“粽子节”。民俗专家呼吁,端午节期间应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各种民俗活动,唤醒对端午文化的认知,并回归到屈原爱国、为民、向善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俗具有社会性、模式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其形成以社会生活为基础 ,其发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 ,对社会生活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民俗全面渗透于社会环境之中 ,对公安工作有各种影响和作用。公安工作应严格依法尊重民俗 ,充分开发利用民俗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连波杰 《传承》2011,(30):70-71
民俗体育是不同地域民众的休闲方式之一,反应了民众的历史文化及精神面貌,其有效传承对提高民众精神文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民俗体育的传承往往需要民间在地化的保护及政府的支持。普宁英歌舞在普宁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政府也加大力度进行支持,使英歌舞得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怎样挖掘、抢救、传承、弘扬布依族文化,使其在创新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为迫在眉睫之大事!云南少数民族较多,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资金投入。各民族研究会都是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孟耕合 《桂海论丛》2014,(4):106-110
文化自觉的意蕴是对文化的认知、传承和构建。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观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这是由文化的本质、地位、价值、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文化自觉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更是对当今时代精神的自觉,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发展文化。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文化自觉离不开哲学的自觉,当代中国文化的构建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的前提下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众文化和民众生活层面的自觉,二是在学术文化层面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随现代化进程而变化着的生活方式,能否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契机,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已经充分显现的诸如仪式化民俗活动的复兴、少数民族聚居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镇社会体育的兴起等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充分借助的传承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即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和管理。文化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作为一种基本民生,文化密切联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因此,关心民生,不仅要让民众过上小康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19.
饶蕊 《今日民族》2011,(12):53-55
追求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感受多样性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普遍追求;吃风味,住民居,游自然,观民俗,赏田园,购民间工艺品也成为现代城市人的一种时尚,我国各地城市边缘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学的关系,民俗在文学中的多层次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