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2,(10):17
正■宁夏完成第一批移民安置投资28亿搬迁5万人5月11日召开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截至目前,第一批开工的75个安置区已经建设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8.61亿元,建成移民住房2.46万套,搬迁定居移民5.05万人,今年计划搬迁移民7万人。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  相似文献   

2.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35万人口重点生态扶贫攻坚计划2011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用5年时间把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地方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基本上实现脱贫致富。2011年宁夏已投入26.7亿元,建成移民住房2万套,  相似文献   

3.
正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频繁的地区。自1949年以来,就有过两次大的人口迁移:一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期,国家调动大批回汉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宁夏工作,同时一批企业和事业单位成建制地迁到宁夏。二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的由政府组织、或自发迁徙到区内平原川区及外省区(以新疆为最多),总人数超过100万。自1980年以来,宁夏先后组织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生态移民3大移民工程。这部分移民统称为"政  相似文献   

4.
仇旭辉 《共产党人》2012,(7):17-18,30
正实施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规划,是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工程,也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自1998年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要求,全区用5年时间,投资105.8亿元,将中南部不适宜生存地区的7.88万户34.6万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生活。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水源、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宁夏中南部35万生态移民工作是宁夏"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怎样才能按照总书记"把群众当亲人"的要求,全面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吴占东:"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这些话十分感人。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  相似文献   

7.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处于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生存的地区.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是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移民区存在的诸多社会管理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移民的发展.加强生态移民的社会管理工作,是保证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是解决移民群体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14年移民开发,为"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弘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精神,把最好的地段划拨给移民居住,为移民建保温房、低碳房,不增加移民负担。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上出实招,建立宁夏黄河善谷核心区,成为慈善事业的发祥地,以善引商,以情引商,招善天下,惠及移民,让移民能挣钱,有事做,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围绕《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目标实现,疏理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的迫切性和艰巨性,探索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与保护,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及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12.
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对促进宁夏加快扶贫攻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民生改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目前存在的自然条件恶劣,土地人口容量严重超限,解决贫困问题难度大、移民劳动力资本与现实的需求差距大、文化融合难、缩小发展差距难度大等问题,应该加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14):39-40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政府组织和自发移民两种形式,从南部山区移民搬迁60万人,有力地减轻了南部山区的人口压力。本文以彭阳县交岔乡卷槽村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对宁夏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2,(14):58-59
正红寺堡区位居宁夏中部,为吴忠市所辖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正式设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5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8县移民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十余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扶持下,红寺堡区20万移民沐浴党的阳光,艰苦创业,实现了"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1,(24):37-38
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十二五"原州区总共移民1.5万户6.2万人,其中县内移民5983户24377人,占移民总户数39.4%,是自治区移民任务最多的县(区)。2011年,原州区移民4706户17443人,占"十二五"总任务30.9%,其中县内移民1910户  相似文献   

16.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1,(14):28
<正>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通过评审7月6日,宁夏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在银川召开《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经国土资源部和宁夏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及报告。据了解,开展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目的是保证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项目着眼于大幅度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2,(4):29-30
(2012年2月9日)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战略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一、严格执行规划批复确定的生态移民每户54平方米的住房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标准,各地不得随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8,(6):10-11
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启动3月14日,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在同心县韦州镇南门生态移民项目区正式启动。工程从2007年至2011年投资28.42亿元,开发和调整土地71.15万亩,建设42个移民安置区,搬迁20.68万人。按照规划,  相似文献   

19.
许芬 《共产党人》2012,(8):43-45
正生态移民是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重建生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而发生的人口迁移和经济社会系统重建的活动。它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的战略抉择。2011年,宁夏启动实施"十二五"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南部  相似文献   

20.
高瑞莉 《共产党人》2012,(16):44-46
石嘴山市自1983年承接首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移民以来,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石嘴山市委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围绕移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结合移民实际,积极探索移民开发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对移民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当前和今后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