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毒品犯罪的概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毒品犯罪在法律上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振宇 《前沿》2012,(22):81-82
“社区”一词已被吸纳成为法律用语,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中社区一词定义依然存在社区城乡地域定义模糊、内涵定义模糊、法律权利主体不明、立法层次低等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法律中社区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毒品“合法化”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禁毒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支持毒品“合法化”的观点尚须分析,其理论依据可资批判,不能因为毒品“合法化”理论片面的合理性,就否定人类对待毒品的另一种理性态度——禁毒。如果仅仅因为能够消除毒品黑市、减少政府对禁毒的投入而改变毒品是否合法的属性,可能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毒品买卖不仅具有私密性,而且涉及多方主体、多个环节,毒品代购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我国《刑法》关于毒品类犯罪主要规定在分则第七章第八节,但对毒品代购这一行为方式未进行特殊规定,现有法律依据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会议纪要中有相关规定,以牟利、运输等关键词作为认定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的关键。一方面,会议纪要本身性质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另一方面,其内容上的规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呼应我国禁毒以及世界禁毒政策,有必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分类,将其规范化,以便与现有刑法体系协调。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分析我国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犯罪的抑制因素与刺激因素,预计未来5至10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还会持续;走私冰毒等新型毒品犯罪将继续存在,且仍以境内外勾结为主要形式;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新型毒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将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新型毒品境(国)内外双向流动的格局还会延续;自主研发、制造和贩卖新型毒品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6.
“毒品战争”及其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未开始的美国禁毒运动主要以州或市为单位进行,《1914年哈里森麻醉品税法》颁布后,联邦层面上的禁毒活动方告正式启动。在半个世纪后,尼克松总统挟超级大国之威,以“毒品战争”(WaronDrugs)的全新禁毒理念,从外交、法治及治疗等方面对毒品施以全方位的围剿。至今仍在进行的“毒品战争”是美国百年禁毒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给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禁毒运动都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无论其成败如何,观其成因并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对制定今日的禁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毒品检验     
我国目前毒品犯罪形势严峻,合成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迅猛,毒品滥用问题继续蔓延,合成和滥用毒品种类不断增多。毒品问题引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居乐业,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在当前毒品形势下,作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重要手段之一的毒品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毒品犯罪的量刑中,毒品的数量仅以数量计算,而不以纯度折算,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毒品纯度与数量均是重要的犯罪事实,毒品纯度应成为毒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之一。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毒品,确立毒品换算表,确立毒品种类、数量、纯度等与毒品犯罪量刑的关系,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附于现行刑法之后,以利于司法实践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刑罚的公正性,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9.
跨越性与比较文学学科定义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征 《求索》2007,(4):183-185
比较文学是一门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国内外学界至今都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位。不过,由于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核心属性,国内学界倾向于根据其“跨越性”特征来界定比较文学。但对跨越的具体内容却持论不一。无论是国内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教材,还是研究论文都各持已见。比较文学的定义由此聚讼纷纭,令学习者和研究者不知所从。针对比较文学定义诠释中出现的这种含混现象,我们认为,在界定比较文学时,除了要对其跨越的界限做出理性的辨析外,还必须考虑到该学科要在动态跨越中发展的事实,但不能将跨越的界限绝对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祸害,毒品的泛滥及引发的犯罪活动,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国内外毒品犯罪显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要求公安机关及时创新缉毒工作机制,全方位整合禁毒资源,加强禁毒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缉毒能力和缉毒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新月"地区毒品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高额利润等因素的影响,罂粟种植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大麻种植也将进一步扩大。贩毒行为会更加隐蔽,海上路线等新的贩运路线会不断开拓。毒品问题与政治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之间的关联会愈加深入。国际禁毒合作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面临重重困难,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毒品案件诱惑侦查的必要性及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毒品案件的侦查中已广泛应用。毒品案件中的诱惑侦查应当是为了侦破隐蔽性极高、组织性极强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侦查人员特意设计某种诱发犯罪的情境,或根据犯罪活动的倾向,提供其实施的条件和机会,待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或自我暴露时,当场人“货”俱获,将其拘捕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毒品犯罪必须采取的一种侦查措施。但是,由于在我国诱惑侦查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难免有合“理”不合“法”之嫌。因此,需要将诱惑侦查手段纳入法制轨道,对侦查机关既授权又限权,通过正当程序平衡诱惑侦查手段实施中产生的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的价值冲突,保证诱惑侦查在毒品案件的侦查中理性运用。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东部地区毒品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甘肃省东部地区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毒品问题严重的原因,提出要从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实行综合治理、加大禁吸戒毒工作和查缉力度、打击零包贩毒等方面对毒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杨经德 《思想战线》2000,26(2):120-122
中国政府要实施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法的适用空间,建立实施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的广泛的国际法基础,以弥补中国政府对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难以驾驭其经济投资风险、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劣势,使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计划的实施国际化、法律化,以便从根本上根除毒源的泛滥,最有效地减少毒品非法流入中国境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境外毒源概况、过去1O年查破毒品案件基数、国内吸毒人数与戒毒所的状况、冰毒等犯罪的情况等为依据,对未来13年内我国毒品犯罪发展的趋势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预测。认为,禁毒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预计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还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将会呈现出“此伏彼起”的态势。预测至201O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很有可能将会超过100万大关,加上四五倍的隐形吸毒者,我国实际存在的吸毒人数,可能会达到400万——500万人。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近年呈上升趋势 ,个案涉毒数量增大 ,涉毒犯罪的无业人员增多 ,毒品运输方式愈加隐秘。打击毒品犯罪应加强辑毒队伍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使市民认识毒品危害性 ,掌握政策尺度分化瓦解毒品消费、交易市场 ,为无业、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理。同时 ,应加快立法 ,明确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毒品来源进行同一认定是当前禁毒斗争实践的客观需要,是对毒品检验工作提 出的一项新课题,它对侦查打击毒品犯罪,有效地查缉毒品走私、贩毒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浅析了毒品同一认定的科学依据及其作用,提出了开展毒品同一认定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型毒品犯罪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犯罪目前十分突出,表现出群体化、公开化等特点,并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我国应加快调整刑法,规定新型毒品的起刑数量标准,强化对新刑毒品的专案侦查,完善社会管理,以遏制新型毒品犯罪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18日向全国各级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及首次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加大对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的惩处力度。该会议纪要对2008年印发的《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未予规定的情形及审判实践中新出现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解答,针对"以贩养吸"的问题提出"确有证据证明查获的毒品并非贩毒人员用于贩卖,其行为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在此新形势下,对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定罪量刑研究应引起理论界、实务界的重视。考察司法裁判,各地方对非法持有毒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存在差别,不同法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非法持有毒品罪"情节严重"的认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法 ,其根本属性在于它是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以及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权限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给宪法这一概念下定义时 ,揭示宪法的法的本质属性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