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军 《法学杂志》2002,23(5):17-18
发展中的腐败现象完全可以控制,但须德治法治并举.发展为人们提供实现和维护德治、法治的基础;德治、法治为人们提供了推进社会健康、迅速发展的能动保障.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遏制腐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腐败是一种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也普遍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从历史上看,若依靠人治,虽可一时处理腐败的后果,却难以消除腐败的原因。因为人治方略所依附的专制政体本身不能克服权力人格化所决定的权力的人性弱点。若依靠法治,即使不能根绝腐败,却有望把腐败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其不至于危害社会,或者一有危害,使能够及时制止。因为法是一种对象化的非人格力量,它一经与民主相契合,便可运用权力本身的力量来约束权力,以保证权力的廉正  相似文献   

3.
李显刚 《中国监察》2008,(11):33-3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其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同时,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深得民心,而且依靠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尤为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遏制腐败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目前腐败现象的特点,对腐败行为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了腐败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论证了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缺乏制约机制是导致目前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制约机制和实施相互制约的诸项举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不少地方,公务接待支出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严重的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某地某某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因贪腐而“落马”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人们不禁疑惑:在国家权力机关这片净土里怎么会冒出贪腐分子?细读报道才发现,原来这些贪腐分子“案发在人大,犯罪在之前”!那么,人大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当怎样作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刘新民 《西部法苑》2001,(11):48-50
反腐败工作源头抓起,解决滋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减少和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为了使这项措施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我们对“源头”的存在形式、发挥作用的规律有一充分的认识。为此,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粗浅分忻.找出腐败的“病源”.以利“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肉体或精神,以获取其供述的一种极恶劣的审讯方法。虽然我国法律已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一定程度的存在,并且持续侵犯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危害正常的司法活动。鉴于此,探讨刑讯逼供的产生根源和遏制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从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历史、法制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根源如何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当前之所以存在腐败,是由于有滋生腐败的经济基础、外部条件和思想根源等诸多因素。要根除腐败,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围绕雷克利斯在其遏制理论中提出的四个基本概念即外部压力或拉力、内部推力、内部遏制、外部遏制对刑讯逼供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解读,提出外部压力或拉力的牵引与内部推力的推动强强联手击败了内部遏制与外部遏制的软弱抵抗,从而造成了刑讯逼供行为的屡禁不止,进而指出减轻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力的某些不良影响、增强内部遏制特别是外部遏制力量的发挥是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腐败犯罪多发易发,造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严厉的指出,腐败是会导致亡党亡国的.严峻的反腐形势正考验着全党和全国人民.本文主要从腐败犯罪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腐败犯罪的治理等角度来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与洗钱是国际社会的两大公害。以往,洗钱多与贩毒、走私、黑社会相关联,但近年来,腐败犯罪与洗钱犯罪日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又极具危害的新型犯罪,我们称之为"腐败洗钱"。以"加强对腐败洗钱的防控作为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突破口"为切入点,确立一条"把腐败与洗钱结合起来研究,通过控制腐败洗钱来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作为一种新思路,将会对我国的反洗钱斗争和反腐败制度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19):12-14
腐败行为首先来自某种腐败的心理,而产生腐败心理是因为有腐败的机会与空间,此空间越大、越长久,腐败心理的形成就越容易,腐败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要预防官员产生腐败心理,必须先堵住可能导致腐败的各种漏洞,要让其在无缝可钻中死"心"。堵漏洞防止产生腐败心理需教育引导,更要通过严密的制度控制,现阶段这方面的建设任务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5.
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遏制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腐败,广人民群众无不切齿痛恨,义愤填膺。腐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精神甚至物质等各项文明的发展。因此,腐败程度如何,是一个综合性的执政绩效指标。如果不能成功遏制腐败,就肯定不能说执政绩效是好的,就意味着执政能力存在缺陷,也就谈不上如何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金融领域的腐败,容易引发金融风波,殃及社会经济。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国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金融业是资金密集的高风险行业,涟漪效应、外溢效应明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防止金融领域腐败,有利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腐败问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不仅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而且也是党中央历年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严厉整治的重大问题。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被杀头,到日前的胡长湖、成克杰被判死刑。足以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惩治贪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毛昭晖 《政府法制》2009,(20):50-50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从不断披露的惩腐案例和高频率的出台廉政规制,即可窥见一斑。但与此同时,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通过强有力的反腐决心和一定的政策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高发性腐败问题。但总体而言,腐败与反腐败,始终存在此消彼长,腐败行为仍处于高位频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