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拉姆,西方著名的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专家,毛泽东著作翻译家,于2012年7月8日凌晨辞世,享年88岁.20世纪60年代,施拉姆开始在哈佛大学从事现代中国特别是毛泽东研究.1967年以后,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政治系教授,后来兼任该院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早在1963年,施拉姆就出版了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毛泽东研究著作——《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探索的重要成果.虽然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然而,协商民主政治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3.
杜君 《理论学刊》2002,(5):11-1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帝国主义国家知识分子及工农劳动阶级相比较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 30年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中国现代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4.
协商政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金红 《唯实》2004,(2):44-48
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崭新范式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 ,协商政治广泛地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和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之中。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了协商政治的基本特征 ,但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政治 ,须进一步发展完善。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 ,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扬弃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开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引入“政治文化”概念,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成熟的、有渗透力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总沉淀,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的集结。  相似文献   

6.
谢军  刘莉 《世纪桥》2004,(1):23-24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问题。“国共两党间的反复的合作与分裂和不间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斗争的主要内容。”纵观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  相似文献   

7.
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产生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发展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年代。它唤起了无数知识青年的觉醒,促进了青年思想上倾向革命和政治上的成熟,为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作了长期的铺垫和  相似文献   

8.
扬州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依托于本校社会发展学院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集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90年代学校把中共党史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并于2003年将其纳入江苏省“211”重点建设高校有关建设项目当中。本学科设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政治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党史学理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之中,并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属于“臣民文化”,许多方面不适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应客观地对待传统政治文化,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化成果。要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19”一1949)政治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被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设是最近十年的事。目前该学科已初拓始基,有一批重要资料和科研成果问世,并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本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情况作一述评。 一、在开拓中探讨学科的体系建设 如何再现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复杂变化的历史面貌,阐明其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学科建设首先面临的基本课题。十年来,我国相继出版的林茂生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严怀儒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李世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执政能力与网络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不管你是否承认,一个不争的现实活鲜鲜地呈现于我们面前,并已经成为现代政党政治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它就是———网络政治。极而言之,这个披着虚拟色彩的政治新宠儿正在不断渗透、扩展到人们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战频仍,外患日深,处于四分五裂的边缘。广大知识分子充满对政治改良的期盼,主张团结一切爱国者与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打造现代政治,尽力解决边远地区的民族、经济与交通问题来维护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武汉大学是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马列主义教研室,70年代成立政治理论教研室,80年代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学部。后在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内发展,2011年学校成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缺的因素是民主,90年代和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进行曲中最强的音符也是民主.中国传统文化是被现代的民主文化主流彻底排除,还是可以创新转化而渐渐汇入,已成为法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80年代中期对我国文化的反思中,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犹如一个人的个性,有着自己抹不掉的痕迹和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外来的东西再精彩也  相似文献   

15.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6.
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在莫斯科诞生了一所特别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读书的,不是苏联人,而是清一色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它的存在时间仅短短五年,但是,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并且在回国之后成为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名星。 这所学校,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7.
早在70年代末周扬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把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同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并称为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次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儒家资本主义”则是一种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近现代新儒家提倡“融汇西方新潮、挺立自家传统”,他们批评了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不平衡”,强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平衡发展。现代新儒家主张从儒家传统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和民主的“新外王”,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但他们认为儒家的“内圣之学”是千古不易的“恒理”,人们对其只要继承,无需超越。在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上,我们可以从现代新儒学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和理论思维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协商政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主义的种子移植于中国特定土壤,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浇灌培育的政治文明之果实。中国的协商政治生发自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了有效的协商政治形式,并在执掌全国政权后以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形式将协商政治固化为自身执政过程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李波 《理论学刊》2005,(7):117-119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开始繁荣,它从文化、哲学、心理、道德各个角度看取历史,农民题材、爱国题材、政治题材、爱情题材的历史小说纷纷涌现,并显示出独特的历史真实性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