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造成苏联远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开始实施"联华防日"的对华政策,在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的同时,又对日本奉行中立、"不干涉"的政策.从1933年起,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法西斯侵略战争在欧、亚洲的不断扩大,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其"联华防日"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拟对这种对华政策的变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无论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苏联为了避免与东部的日本发生直接冲突,为对西部德国的即将入侵做充分准备,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争取其中立的政策。苏联对日的中立政策反映在中日战争中,就是既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又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和影响。苏联对日政策表现在中日战争中更严格地说:就是严守中立,在即保持中立的同时,又支持中国的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直是苏联在远东的潜在敌人。尤其是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期英、美等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不干涉"、妥协甚至阴谋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鼓浪屿事件"正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危及中华民族的危亡,也威胁着苏联的远东安全。苏联以此为界点,开始缓慢调整对华政策。一方面,从道义上谴责日本的侵略行经,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另一方面,又重申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中立立场,寻求与日妥协。同时,抨击国民党,要求中共结成“下层统一战线”,反蒋反帝,武装保卫苏联。这种政策的初步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的发展,鼓舞了中国的局部抗战,也给中国民族自卫战争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易新涛 《党史文苑》2006,14(2):7-10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危及中华民族的危亡,也威胁着苏联的远东安全.苏联以此为界点,开始缓慢调整对华政策.一方面,从道义上谴责日本的侵略行经,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另一方面,又重申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中立立场,寻求与日妥协.同时,抨击国民党,要求中共结成"下层统一战线",反蒋反帝,武装保卫苏联.这种政策的初步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的发展,鼓舞了中国的局部抗战,也给中国民族自卫战争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随后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崛起并不断扩张,使苏联被东西夹击的危险与日俱增,苏联对华实施消极的“联华防日”政策。一方面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恢复两国邦交,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另一方面,又谋求与日妥协,破坏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大力支持中国抗击日寇,却拒绝对日作战。本文拟对其“援华抗日”政策及其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由于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关系的影响与制约,不断调整变化。其中,尤其是美国作为战时中国的主要盟国,其对华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是美国的“中立”到援华制日政策的过渡时期。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其时,美国的远东政策处在一个转变时期,它一面对日姑息、妥协,参与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动日本进攻苏联;一面又不愿把整个中国拱手让给日本。随着日美矛盾上升,美国逐渐由“中立”向援华抗战转变,援华制日因素逐渐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方面。1938年12月,美国首次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姿态,如提供经济援助、宣布中国适用于《租借法》、可以提供武器、派遣军官来华进行军事合作等。这些情况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有了支持中国抗战的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8.
浅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日中立条约》是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一个举世震惊的条约。这个条约是苏日两国长期对抗与妥协的产物 ,也是粉碎英美“绥靖政策”的需要 ,是离间法西斯轴心国联合进攻的需要。此外 ,中苏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加快了条约的出笼。条约的签订虽然转嫁了苏日矛盾 ,改变了日本的侵略方向 ,但是它严重地打击了中国抗战的热情 ,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情感 ,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 ,客观上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卷入了战争。为了利用中国战争来打击、牵制日本南下,美国与中国结盟,联蒋抗日,然而到1944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对美国已不在重要的情况下,美国从今后独霸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出发,走向了扶蒋统一中国的道路.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史迪威事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并中国东三省,美国对此采取不干涉政策,不愿因中国而得罪日本.“七七”事变后,中国上下全面抗战.美国政府中立观望的立场依然如此。但随着中国战场形势的恶化,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后…  相似文献   

12.
中苏两国边界相接,东北抗联从建立之初就与苏联相互支援。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苏联境内东北抗联部队停止向东北派遣队伍与日伪军作战,使抗联将士不得不长期留驻苏联境内。这在客观上也让抗联得以暂时避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日伪的残酷"讨伐",使得抗联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避免更大牺牲。留驻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进行野营整训,成立教导旅,同时派遣小分队前往中国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为苏联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联部队直接参加了苏军对日作战行动,是苏军有力的配合者。本文试图从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相互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的后期斗争,阐述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逐渐偏离前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一致的原则,在对日宣战的问题上向中国索取利益。这种政策的演变主要是苏联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苏联大国主义和满足其民族主义私利的一面就暴露无遗。同时美国的纵容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对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4日,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80周年。80年前的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余名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径,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此举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从而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并在全国各地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严密统治下的大连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40年前后,正是世界上三个法西斯国家为所欲为、猖狂到了极点的时候。侵略者铁蹄几乎势不可挡。英法在东方对日实行妥协政策,英国竟适应日本要求,封锁我国西南边境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日本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故急于结束对华战争,一面大举进攻,一面加紧对国民党诱降,企图通过谈判迫使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前后,为了获取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在和美国的妥协和较量中,苏联对华实行了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相呼应的"扶蒋非共"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与美国竞相抢夺在华利益;另一方面既承认国民党政府存在和接收东北的合法性,又限制其接收东北,既贬低和限制中共,又暗中支持其接收东北.这种政策明显暴露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抗日外交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联合苏联为着抗日;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抗日的主体。毛泽东对日外交思想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战争题材,大都出自他的亲身经历。他曾以战地通讯员的身份,目睹了4场以上的战争。 1941年初,远东局势极为复杂。前一年,汪伪政权成立,并建立了军队;国共联合组成抗日统一战线,但国共联盟是十分艰难的;日本侵华后占领了中国大片国土,但攻势也因此受阻;日苏签订了中立友好协定,但日却在远东加强牵制苏联的关东军,苏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济南惨案”发生前后,日本方面采取蛮横无理的态度出兵强占中国山东,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则采取较为软弱的对日政策,导致了中方在“济南惨案”上的交涉处于下风。除此之外,还答应日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继续履行不平等条约,这种丧权辱国的态度为后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埋下了祸端,也是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所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