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充思、恩格斯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即1853年以前的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涵义并不相同。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笔已对第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考察,现在考察第二时期的思想。本认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与第一时期已有较大区别,他不再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作不能放在社会发展序列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特殊的社会形态,而把它看作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始社会,它仅仅指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标志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超越的那些思想,在此之前,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出现.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是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曾经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误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唯心主义.它强调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扬弃.只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起了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从1956年苏联批判斯大林以后,他所阐述的许多正确思想,都被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问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马克思认为“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这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有一种思辨化和形而上学倾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构造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拯救实践"。马克思本人在不同文本中都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辨态度进行无情的批判。他始终坚持对实践概念的批判的、革命的理解,反对构造关于实践的一般抽象理论和各种思辨体系。明确坚持对实践理解的"实践的态度",将实践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而不是抽象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关于实践的"实践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体现,对于各种抽象的思辨实践哲学的研究倾向具有批判和警醒作用。这也是在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中应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2)
马克思"人民"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理论术语,其确立源发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解放"的多维思考。马克思对从理论的解放到现实的解放及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逻辑转换的思考,使"人民"作为中介和目的得以出场。自哲学观革命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断深化,马克思"人民"概念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完整地展现出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实践"三重维度。新时代,重温马克思"人民"概念,对于把握经典、理解时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动态的发展。本文重新回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历史起点,追溯它的思想源头和成长轨迹,考察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厘清它的逻辑脉络和体系架构,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以进一步加深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到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他们进一步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用得出的科学结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并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事实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革命低迷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自我拯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的实践所需,世界社会主义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从宏大革命叙事到日常生活渗入的转向。这一转向,承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自身理论的"自我修正"尤其是晚年的思想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推进,但也因为远离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改造,缺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斗争传统而受到了诸多的批判。世界社会主义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它对于我们今天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早就指出,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这一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所引起的革命可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中完成的革命相比美。但是,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不是他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他对以往历史理论中合理因素批判继承的产物。在这些合理因素中,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和需要、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就必须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同以往的历史理论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7,1(1):41-44
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的根本标准。要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合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必须随着人们探索和改造生活世界的实践而完成。因此,应该在马克思“实践解释”范式中审查各种理解性理论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由此看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人道主义的马克主义”指称马克主义,都是有问题的。实践是检验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学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识别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将马克思哲学非本体论化转而突显实践的地位,但这种实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更多地是强调社会实践。同时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以一种社会历史辩证法否定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些研究使马克思哲学进入到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领导各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延安精神仍将是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前进的强大力量. 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革命精神是革命斗争的产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推翻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进步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伟大实践,它必然产生光照人间的革命精神.而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本身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这是马克思已经划分了的,并且经过列宁的充分论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是否应该划分阶段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是有必要,而且还具有急迫性。因为,从理论上说,正如列宁指出的,必须“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问题,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考察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从实践上说,社会主义已经处于实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为迎接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创立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以及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具有重大意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活动,经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本国工人政党的鼎盛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七十年代之前和七十年代之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贯穿着马恩建党的卓越思想和火热斗争。前一阶段,围绕着工人阶级要不要建党,马克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这三大精神贯穿于马克思的著作和行动之中,是马克思精神的重要内核。三大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领导人民取得伟大社会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社会革命"的新论断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三大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文革”的理论,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它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则有时被断章取义,有时被任意曲解。今天,我们在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中,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思、列宁论述过渡时期中的某些问题,以求正本清源,明确对过渡时期的认识。“文革”期间,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经常被报刊杂志引用,特别是在一九七四年底至一九七五年初,报纸又登了马、恩、列、斯的三十三条语录,指导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