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圆梦西柏坡     
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我随支部活动驱车直奔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穿越天柱山,跨过滹沱河,圆梦之地隐约可见,一股热流油然而生……自从瞻仰了延安、井冈山以后,西柏坡便成为我魂牵梦挂的向往。也许是昼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尤其是到了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的时候,常常梦见一片农屋,  相似文献   

2.
选址西柏坡     
杜伟 《党建》2011,(4):44-45
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名叫西柏坡。当年,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它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呢?这便是本文要告诉您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之旅     
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距首都北京350公里.东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约80公里,平直的柏油马路直通那里.路况很好。乘车两个小时后.从平原进入山区。马路两侧出现巨大的标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柏坡便近在眼前了。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之行     
2007年9月份,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亲身感受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革命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艰苦环境,追寻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心情格外激动。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     
《党课》2011,(3):70-70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相似文献   

6.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巍巍耸立于景区入口处停车场南侧山顶上。掩映于松柏之间,光华闪耀,为西柏坡革命纪念地迎宾建筑及标志性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党中央选择新驻地的计划源于1945年。当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局面已经形成,党中央已经形成把东北作为第一战略根据地的思路。刘少奇在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后,准备把中央机关迁到承德,并开始了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是平山县、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对外的一张名片。"大西柏坡"理念,是伴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体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对老区发展的重视和对老区人民的关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将5月26日作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的纪念日.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的确切时间,知晓者并不多.笔者根据史料考证确定,准确日期是1948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它的思想特质是忧患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忧患意识的指引下,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现在,我们党面对的考验错综复杂。我们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九月会议"。"九月会议"对党的组织建设起了重大历史作用。由乡村走向城市更需强调纪律和统一;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城市工作纪律,严防接管过程中的腐败,这几方面的内容,是这次会议为党的纪律建设制定的方针,同样为后来夺取全国胜利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以往良好工作作风的同时,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工作作风的内容,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做法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西柏坡时期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研究和挖掘,阐明对于今天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全党,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纪律,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党内在思想、制度、组织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使党的政策和策略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党内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党内和谐建设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作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日渐升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来参观学习。他们或阅读那段辉煌的革命历史,或领略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因何拆除搬迁?什么时间决定修复?什么时间修复完毕,对外开放?中间又历经了哪些波折?这些历史却鲜为人知。近日,我们在整理馆藏资料时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在发黄纸张上当事人真实地记录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迁建的变故沧桑。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围绕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和主题展开的理论与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主要之点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惠民精神,人民民主的建国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进取创业精神,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科学精神,“进京赶考”的奋发有为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杨蕴玉,1919年出生于河南邓县。1936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昔阳县、左权县县委书记,中共太行地委妇女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妇委第一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等职。曾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该文记述了杨蕴玉参加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妇工会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创立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和顺利实现历史转变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团结群众、实现统一的民主建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赶考”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在当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保障。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相识、相知、相爱到共同走过充满憧憬和希冀的红地毯,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别开生面的婚礼更是在人们心中珍存。西柏坡——太行山区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解放战争时期,因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的先后到来,使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党员干部有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大力弘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在这方面,我们石家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形成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西柏坡精神。因此,配合“两个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调研组以“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为题进行调研,以推动“两个活动”大见实效,推动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