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编者按:老一辈油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是一位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才能非凡、建树丰硕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耿飚就来到外交部,先后担任了我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驻巴事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职,为开拓我国外交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将军外交家耿飚》一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耿飚辉煌的外交生涯,一展这位格军外交家独具魅力的人生风采。1950年初,正在西北地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接到中央调令,离开部队赴外交部工作。从此,这位…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1)
正侦察"双枪军"193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会上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立即由耿飚任团长的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执行强渡乌江的任务。任务是由军团长林彪亲自下达的。要求耿飚立即开始攻击过江。耿飚坚持说要给他准备的时间。林彪考  相似文献   

3.
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倪志亮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参加过广州起义,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是红军和八路军的一员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倪志亮任驻朝鲜大使、解放军后勤学院教育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红13军参谋长、代军长,曾参加长征。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5.
耿飚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功勋卓著的战将。在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先后任红四团团长和第一师参谋长,率部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声威显赫。在他的回忆录中,第四章写的就是长征。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0,(9):53-53
2010年6月23日,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耿飚去世十周年。八年抗战,他保卫陕甘宁,收复张家口;解放战争中,他是著名的“杨罗耿”兵团的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成立前,耿飚是身经百战、横扫千军的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奉调外交部工作,成为杰出的外交家。1963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派耿飚出任驻缅甸大使,这是中央赋予耿飚的一项新的十分重要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耿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驻外大使,也是著名的"将军大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之间有过一段特殊的关系。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却建立在一种畸形的援助基础之上。耿飚出任中国驻阿大使后,这种状况才引起国内的重视并最终得以解决。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相似文献   

9.
正陈士榘,湖北荆门人,1909年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师参谋长、陕北红三十军代军长,八路军第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第八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广阳、赣榆、营县、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开封、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他胸怀全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2)
正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潇水,越过道州(今道县),前卫团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部队向国民党军设立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湘江挺进。脚山铺阵地:阻击湘军整整15个团中革军委把涉渡湘江的地点选在界首和凤凰嘴之间,命令红一军团从右翼,红三军团从左翼,红八、红九军团等殿后,前后左右共同掩护中央纵队渡江。红一军团原来的部署是,由第  相似文献   

11.
1956年秋,耿飚在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热处理"和"将军缘"1956年春,耿飚接到国内调令,调任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原来的驻巴基斯坦大使韩念龙则调任驻瑞典大使。这是一次正常的职务调动,但从气候上来看,却是一次有趣的"冷"和"热"的对调。因为,瑞典位于寒带地区,而巴基斯坦常年高温。所以,后来当耿飚和韩念龙见面时互相打趣,耿说自己是从冰窟跳进了火炉,韩称自己是从火炉掉入了冰窟。对于这件事,毛泽东说得更风趣。有一次他对耿飚说:"你们两人(指耿飚和韩念龙),一个是热处理,一个是冷处理。"耿飚很欣赏毛…  相似文献   

12.
剑钧 《党史博采》2002,(10):13-1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并出任我国驻瑞典王国的第一任大使,成为首批驻外国的”将军大使”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1957年,巴基斯坦遭受自然灾害急需粮食。巴方来找中国驻巴大使耿飚,希望中国予以援助。耿飚向国内汇报并建议,卖给巴方大米,还希望国内考虑捐助一部分大米给巴方。周恩来根据耿飚的建议批示:同意卖给巴方6万吨大米,按正常贸易价格计算,另外赠送4000吨大米,以帮助灾区人民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14.
在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的众多的湖南老乡中,有一位“将军大使”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和赞赏,见面后常戏称他“小老乡”。他就是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原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长耿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耿飚成为首批驻外国的“将军大使”之一。 1949年冬季的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近期外交工作的情况。 听了周恩来的工作汇报,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道: “我们的外交工作要  相似文献   

15.
李达,陕西省眉县人,1905年4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12月,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第五坡段,有座陵墓墓墙中央安放着用60多斤子弹壳铜铸成的彩色烈士铜像,他就是我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即著名的红一团)首任政治委员、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  相似文献   

17.
孔祥琇 《湘潮》2014,(7):23-24
走过长征的照相机1932年4月,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参谋长耿飚率部由长汀出发,东征漳州。4月20日,守敌的两个旅、一个独立团及部分土劣武装被歼。为庆祝这次胜利,在漳州的芝山红楼,红军照了一次相,耿飚和几千红军官兵挤在一张底片上,根本无法分辨面目。正因如此,耿飚萌发了学习摄影技术的念头。漳州战役中红军缴获枪炮弹药无数,还缴获了大量电讯器材、两架单螺旋浆双层帆布翼的小飞机等。  相似文献   

18.
耿飚,新中国著名的“将军大使”。革命战争年代,他作为红军、八路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曾率领十几万大军驰骋沙场,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长期奋战在外交战线上,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和驻瑞典等6个国家的大使等职,为我国外交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耿飚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赵兰香陪伴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他们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传奇。  相似文献   

19.
1936年春,为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红军由陕北东渡黄河,通过山西,开赴冀、察前线,直接对日作战。红一方面军主力编为抗日先锋军。红一军团决定由红十三团、红三团和红一团为基础组建一个师。恢复红一师的番号。任命陈赓为师长、杨成武为政委、杨得志为副师长、耿飚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全师约3000多人,任务是打头阵。  相似文献   

20.
郭芳 《党史文汇》2001,(8):47-47
谢武申撰写的《李达参谋长》一书 ,于“八一”前夕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李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参谋工作领导者。他青年时代考入冯玉祥将军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毕业后任排长、参谋官、学兵连连长、手枪旅旅部副官等职。 193 1年 12月 ,他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193 2年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5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 1师参谋长、第 17师参谋长兼团长、第 6军团参谋长、第 2军团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八路军 12 9师参谋长 (后兼太行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