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影     
刘晓庆纽约获殊荣9月7日刘晓庆获得了由纽约市议会授予的荣誉奖状,以感谢她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丰富纽约市文化生活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她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知识女性,自称身体里面有着中美友谊的遗传基因,她一生的崇高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国人,并为此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然而在她的愿望暂时不能实现时,她坚决地选择了一条成为中国人的捷径:一生不生育自己的孩子,用无限母爱来换取中国母亲的名份……  相似文献   

3.
应该说,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发祥地,而且一开始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早在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即开启了中美科学技术合作、管理教育合作的大门。1980年,中美两国在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同期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即管理学院前身)配套成立。当时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些掌握高科技活跃在工业领域的管理人员,几年之内已有2000多人接受了这种MINI—MBA式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1890年,美国新闻记者雅各布·里斯的一本书《另一半人怎样生活》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他利用当时刚刚发明的闪光摄影技术,记录了在纽约贫民窟里苦苦挣扎的穷人们的生活。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从而导致了纽约市的大变革。也许媒体的作用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1983年8月9日至12日,两岸学者20余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自1949年两岸分离以后的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笔者是与会者之一,当时的会议主题是“台湾之将来”,称为第一次会议,后来去福建厦门又开过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舒暲 《友声》2005,(1):25-26
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2004年10月8日在北京举行。为了延伸以发扬斯诺精神为主旨的中美民间交流活动,将友谊扩展到共同关心的事业中去,中美双方商定,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和交流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生命科学诸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深挚的情谊──周恩来与宋庆龄郑毅涛,郑宇周恩来与宋庆龄的革命友谊始建于20年代,正值国共首次合作期间、她曾回忆道:“在20年代中期,我在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当时很年轻,但已经俨然是一位革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多才多艺,久经锻炼的领导人了。”而宋...  相似文献   

8.
张彦 《友声》2005,(1):44-46
天高云淡 ,金秋岁月 ,春城昆明传出了一段难能可贵的中美友谊佳话。三位老人 ,一个美国人和两个中国人 ,年龄加在一起接近 2 60岁 ,却不惜千里迢迢重新聚首昆明 ,畅叙他们 60年前在二战期间由这里开始的深厚友情。86岁的迪克·帕斯特 ,1 944年曾经是驻扎昆明援华抗日的美国 1 4航空队的成员 ,俗称飞虎队。为了与他的老友、 90岁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和已经 82岁的我重聚 ,他不远万里即使坐轮椅也与他的90高龄的夫人奈阿蜜携手自大洋彼岸的纽约飞来。马识途和我当年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马老是与美国士兵之间建立这个不平凡友谊的创始者 ,我是参…  相似文献   

9.
亚洲新一代“吉普赛女郎”——马来西亚的华裔女子□乔闻钟本文作者(黑衣)与马来西亚华人朋友在纽约唐人街孔子大厦前留影38岁的谢莉已是第三次来美国打工了,这一次她一呆就是3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刚好辞掉康州的工作,回到纽约的寓所准备休整几天,处理一些事务...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第六届主席邓颖超同志,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邓大姐。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委员,1983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确实为她对兄弟民族的那种慈母般的关怀和热爱深深感动。记得邓大姐当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走路时都需要人搀扶,但大会开幕后,她却亲自来到少数民族委员下榻的友谊宾馆看望大家,并且与少数民族委员座谈。在座谈中,邓大姐非常认真仔细地听大家的意见。也许受邓大姐慈祥情绪的感染,委员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她报告各民族情况,诉说心里话。有一位羌族委员叫王泰昌,也许太激动了,竟忘了事前告诉我要说的羌族自…  相似文献   

11.
李家泉 《台声》2013,(10):47-48
1983年8月9日至12日,两岸学者20余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自1949年两岸分割以后的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至今已整整30年了。本人系与会者之一,当时的会议主题是“台湾之将来”,称为第一届会议。此后在福建厦门又开过第二次会议,算是第二届,本人也参与其中。如今,时移势易,抚今思昔,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12.
靳羽西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80年代,作为美国电视系列片《看东方》的制片者和节目主持人,她为东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沟通与友谊的桥梁。近年来羽西美容化妆品更是受到包括中国妇女在内的众多东方女性的青睐。我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事务考察团成员,马不停蹄地正式考察之余,还应邀到靳羽西家作客。羽西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区,是个环境优雅、闹中取静的地方。羽西很重视这次接待,丈夫和两个妹妹都出面了。她的丈夫叫詹姆斯·麦克麦内斯(中国名字叫马明斯),爱尔兰人,高大魁梧,谈吐幽默,现任美…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15日是已故美国著名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日,然而当天,在纽约市的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马丁·路德·金中学却发生了一幕枪击惨剧,两名学生被击中并受重伤 嫌疑人是该校一名经常逃学的学生。2月份以来,在市立学校里发生了七起武器犯罪事件。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6,(10):29-29
在8月7日召开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市直机关系统启动了公务员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4万多名公务员在2006年下半年将轮流接受专门的礼仪知识培训和学习奥运知识,并在“带头做一个好市民”活动中带动市民营造文明社会风尚。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出席经验交流会,她在讲话中强调,公务员代表政府形象,启动公务员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要求公务员对文明礼仪从“知道”转入“做到”,为市民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6)
埃德加·斯诺早期的成就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斯诺的支持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和埃德加·斯诺同样都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然而,她的成就与事迹鲜为人知,其在中国革命和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赞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欧美文学评论家王忠祥教授说:海伦·斯诺女士确实是"一位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这与她一直帮助和支持她的丈夫斯诺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友声》2004,(4)
4月10日,对外友协美大部的工作人员以及花旗银行北京市分行的员工40余人来到了位于十三陵的中美友谊林,为绿化首都北京、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种下了象征中美人民友谊的树苗。  相似文献   

17.
古泽希绘是日本千叶县四街道市立和良比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出生的时候体重只有1千克,医生在她的大脑中发现某些区域的神经已处于麻痹状态。小希绘的身体左侧受此严重影响,失去了站、坐、走等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谭明 《思想工作》2005,(9):42-42
1941年,一批作为志愿者的美国飞行员(人称“飞虎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女儿今年25岁。2001年她参加国内高考.有幸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录取在城市建设系。在那里学习了一个半学期后.她赴美留学。2006年11月.经过3年半美国的大学教育.女儿从俄克拉荷马州图萨大学的石油化工专业本科毕业。现就职于总部位于休斯敦的美国第四大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公司。一直以来.国内关于中美的大学教育.讨论热烈.众说纷纭.莫哀一是。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国Rutgers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美中交流合作局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国新泽西州Rutgers大学举行。“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已分别举办了三届。该系列研讨会是中美两国公共管理学界合作举办的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参加前三届研讨会的中外学者超过450人次。第一届、第三届研讨会论文集已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用中文出版,第二届研讨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