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正确的发展观会对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发展观会对发展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观在总结以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飞跃,不断形成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玲 《前沿》2005,2(6):21-23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为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乃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这一论断为重新思考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人类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能力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为深入研究人类能力的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唐召云 《前沿》2005,3(4):21-23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崭新的诠释,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和谐”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辉 《湖湘论坛》2004,17(5):72-7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 ,从而完整地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个人认为 ,“和谐”贯穿了整个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强调“和谐”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报告格外强调“和谐”。用和谐的眼光、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思路和对和谐的追求来看待、处理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个报告中有六处讲到“和谐” :(1)在政治上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6.
官丽凤 《传承》2013,(4):6-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发展观,在新形势新环境的影响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概述出发,通过分析和阐述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问题。以人为本,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个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进步,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需要,是否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客观上存在一个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从生产力、制度、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建构了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使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一理论的基础和内涵及其具体落实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磊 《时事报告》2004,(6):50-53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以及全会作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来的。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一些同学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问题,我们请中宣部理论局张磊同志就有关问题作出回答,以帮助广大同学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刘永鹏 《人民论坛》2010,(6):254-25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关系,必须认清高等教育具有工具性表征和主导性本质,在承认其服务性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其主导地位的优越性,以此引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就是要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革除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过于注重G D PFU增长的片面发展情形,这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培林 《政策》2004,(4):28-29
改革开放以来,党代表大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做出重大决策、确立新的发展路径和指导方针的会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学明、罗骞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也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在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中文 《理论月刊》2005,(10):34-36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做了三点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观前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现的客观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求索》2011,(8):111-1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党的十六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