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休”,顾名思义就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休息,含饴弄孙,养花伺草,欢度晚年。这些老同志工作了一辈子,本该好好休息了,但值得敬佩的是一部分老领导,人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精神却未“退”下来,退而不休,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操心劳神,在教育下一代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这与极少数党员干部不愿退、不让退,退下来牢骚满腹,甚至有的虽然身在岗位,但是思想早已“退休”的人相比,形成多么鲜明的反差!.人的衰老与退休是客观规律,无论哪一位领导干部总有一大都会从岗位上退下来。但是,一个人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服务行政--公共行政的新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 共行政从原先的统 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向服务行政发展。这一趋势的典型表现是着重强调“为公众(人民)服务”、“为顾客服务”的治理理念。虽然,管理行政与服务行政,在字面上只有两个字的变换,但实质上却意味着行政价值的切换,即不再认为公共行政仅仅是单纯的管理活动,而把它看作是为行政对象服务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价值的切换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理念才是社会的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社…  相似文献   

3.
沫沫 《党政论坛》2009,(6):10-10
放假了,回到故乡。 我曾经在故乡的县城工作过,听说两位当年的老领导退下来了,趁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曾经任过副县长,当年都是县里炙手可热的人物。没想到退休后两位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位在职的时候分管经济,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连养鸟钓鱼也不喜欢,退休后不是抱怨过河拆桥的小人,就是抱怨人走茶凉的炎凉。  相似文献   

4.
朱明领 《求知》2023,(6):56-5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要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遵循、找坐标、找方法,正确处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创新等关系,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核心?在按劳分配制度下,人们一般从事的是有酬劳动,这算不算为人民服务?在市场上做买卖要赚钱,算不算为人民服务?——国防大学党建政工教研室副教授、全国政研会特约研究员王长存同志在本期“热线”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出现了“老三会”与“新三会”的提法,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能用“新三会”取代“老三会”吗?——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佟延成同志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以上两个问题在基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愿两位嘉宾的解答能给大家以启发;当然,有兴趣的同志还可以接着他们的话题发表补充性的或者不同的意见。 欢迎大家参加“热线”讨论!  相似文献   

6.
“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畜”,这句口号是说人口要计划生育,牲畜则不需计划,繁殖越多越好。这种生育的一少一多,就是辩证法。 然而,如今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牲畜也要搞“计划生育”,超计划养畜要具备前提条件:只有增加草地,才能增加牲畜,反之则不准超计划阵“畜”。这是改“向草原要经济效益”为“向草原要生态效益”的变革,这种“草”“畜”平衡,也符合辩证法。 的确,辩证法无处不在:从消灭麻雀到宽容麻雀,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从毁林种粮到退耕还林,从开采地下水到爱惜地下水,它们中都有辩证法。这也是我们受到虫害、洪…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各级干部手里掌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党的干部既有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毫无疑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应成为党的干部正确的权力观。但是,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中,却有一部分人权力为谁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权力腐败成为党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人手中的权力为谁?为升官。一些干部把“有权就有一切”奉为信条,不遗余力的“跑官”、“要官”、“买官”,他们不是对人民负责,而是对上级负责,对个别领导负责,在实际…  相似文献   

8.
为官三如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人习惯于把领导干部称为“官”。而如今的领导干部,不再是颐指气使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具备“山的品质、水的情怀和风的秉性”,才能更好地把党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施之于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施之于民,把拒腐防变的要求施之于己。  相似文献   

9.
“以民声为令”,这是一位优秀干部常说的一句话,他准确地“抓”住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准则,说得何等好啊!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有什么呼声、心声,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深入下去,竖起耳朵听、开动脑筋算,还要将把握的“声音”,当着是人民的“命令”,雷厉风行、顽强不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使群众憎恨的“去”之,想往的“得”之,何愁人民群众不喜,党和干部的威信不高,我们的事业不旺?!“民以食为天,王者以民为天”,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社会要前进,力量在群众。愿广大党员干…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到哈尔滨市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听到一位市民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眼里!”温总理则说道:“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句话,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从来都是人民感谢党和政府,群众感谢领导,如今却被温总理倒了过来,成了党和政府感谢人民、领导感谢群众。  相似文献   

11.
每个地方都有优劣势和自己的特点,所以,改革不能“一刀切”,发展不能“齐步走”,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不乏“多把锁匙开一把锁”的现象。干部下基层、下企业,本是联系群众的好形式,可一位“钦差”一个调,一任为官多张嘴,则使基层无所适从。下车伊始,咿里哇啦,有的说大棚蔬菜赚钱、家养畜禽效益好,有的则说返朴归真是新潮,畜禽是“土”的好,传统蔬菜品种俏。基层干部感叹,上面的干部那么多,到底孰优孰劣,谁的话最“权威”?有道是,经济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下去干什么?自然少不了给办法、出…  相似文献   

12.
一位诗人曾经写道:“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却是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却依然活着。”斯大林逝世已近40年了,却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了世界规模的政治家、学术界竞相追逐、热心研究的对象。不管是毁是誉,甚至等而下之的攻讦者,都不能不首肯:斯大林在世界政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实,斯大林不过是一位平凡的人、真正的人。他毕生最伟大的抱负,只不过要作一位无愧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社会服务业也应相继跟上。然而这方面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仅以方便市民的出租车而言,有的城市搞得好一些,而有的城市则搞得实在是差。我们想,这个社会性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并下大决心予以解决。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时间观念在增强,有急事用用“的士”是理所当然的;就是普通老百姓谁家都会遇上一些难事儿,也会不时要个“的士”用用,这在开放较早的广州以及其它一些中小城市已不是难事,而在其它一些大中城市却是难事。为何情况如此悬殊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恐怕其中有个服务方向问题,不说别的,至少有一条,即我们的城市社会服务业,既要为外国人服务,也要为中国人服务,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则更应该为大多数的中国人服务,否则,你就是搞花架子。 “的士”的价格,这也是个最敏感而又最有学问的问题。总的讲,它应该使社会大多数人能承受得住。广州的生活水平不可谓之不高,然而其出租车的价格却是比较适中的,这样它才能赢得众多乘客,而且乘客主体是当地市民。而有的城市则不顾当地人民的承受能力,一味抬高出租车的价格,致使成为少数人享用的工具,而普通百姓则可望而不可及。 “的士”的管理也是一门  相似文献   

14.
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市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我经常听到同行发出这样的叹息:“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小了。”细细思之,这样的叹息确实道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表层现状。然而,是“市场”,就有供和求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供方”,我们就有必要探索这个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来开展工作,在积极探索中找到我们的“市场”。首先,如同抓经济工作要以币场为导向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以“币场”为主导,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而不断更新。一是要立足于为中心工作服务,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把握时效性(产品)。二是要根…  相似文献   

15.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16.
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地发生的。当物质生产部门的改革为彻底打破“企业办社会”模式,竭尽全力“剥离”所有生活服务性“拖累”以使企业变得“纯粹”时,“精神生产”——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新闻、出版诸事业单位在十数年的改革中却逆向走了一条全面力、“三产”的路——小单位少则几家公司几个“实体”,没办实体的也至少有几个创收项目,而有的较大的机构竟办出了几百家公司和实体。一点不夸张地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找不到一个依然存在却无创收行为的“精神生产者”了。这种“母生子”式地“生”出“三产”,不言自明地是要一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精神生产者”,学会用自己的“肩”自己的“手”为国家分担“社会”责任——也就是养活他们自己。“圈”中有人士描述此种经历的感受时,几分无奈几分戏谑地说:“真有点儿‘养儿防老’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缘何“腐而不败”河南姚新志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个别巨贪者虽罪恶累累,却能稳坐钓鱼船,有的甚至青云直上,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腐而不败”。俗话说:“只见贼挨打,不见贼吃饭。”可如今在少数地方、个别单位确实有“只见贼吃饭,不见贼挨打”现象,执法部门明知他问题严...  相似文献   

18.
请保姆也是个交钥匙工程。城市家庭碰到有老人要照顾、或是添丁进口等情况,都想找个信得过的保姆。但很多人家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称心的保姆。“找称心的保姆难”,一时也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而目前活跃在城市小区以下岗女工为主力军的家政从业者们,又因为经常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深叹“干家政太不易”。家政市场的供需双方真是“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保姆好请钥匙难交武汉市硕口区老龄委的金主任就曾为此困扰多年。1996年,儿媳怀孕,老两口要上班,想找人帮助料理家务。当时城里人不愿干,只好托人从乡下请了个17岁的小保…  相似文献   

19.
李侃 《瞭望》1989,(19)
在悼念或回忆某些逝世人物的文字中,时常出现这样的评语:被悼念者或被回忆者虽然“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仍然坚定相信共产主义理想,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等等。至于什么是“不公平待遇”,又为什么受到“不公平待遇”则语焉不详或讳莫如深。这种“曲笔”在作者或有难言之隐,或许一言难尽,而在一些读者却不免茫然,甚至会感到不知所云。当然,年纪稍  相似文献   

20.
每个党员干部都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的干部,一提到办实事,就想盖高楼、铺大路,喜欢办一些面子上的事,争个好“名声”。至于偏僻地段的下水道是否淤塞。边远地区群众的行路难、过河难、吃水难等一些不大引人注目的事,则过问得很少。他们往往不大考虑群众的情绪和需要,而是关注如何显示自己的“实绩”,如何投领导所“好”,以求得自己更快的“进步”。正是在这种不正确意识的驱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们那里变了味,“为民”往往成了“劳民”、“伤民”,以至群众埋怨道: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