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法治的发展促进了权利思维的普遍化,用权利话语思考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可以在“范跑跑”事件中体现出来。“范跑跑”事件存在“权利论”和“道德论”两种观点。但是,从权利的根本属性来看,范美忠的行为既是权利的,但是又不完全是权利的;既是道德的,但又不完全是道德的。权利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实现社会合作的基本要求。权利的享有并不是绝对的,还应当承担适度的责任一来自道德的、社会的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事件"的评价角度是多元的,各有其独特意义,但从平等对话,理性分析,将问题引向深入方面看,宪法学视角不应缺位.基于该视角,事件中当事人范美中虽受到网民的道德谴责,但并未遭遇不民主或因"多数人的暴政"需要救济的问题,其言论自由没有也不能被限制,相反,却在现代媒体的作用下得到了充分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其人身自主权依法本该受到限制,但遗憾的是,至今媒体所披露的其可能被解聘的理由却只是"没有教师资格证".从技术角度看,这是稳妥可行的,但该事件的宪法学意义却被消弭掉了.  相似文献   

3.
论"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之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义灭亲,作为道德层面可以提倡,但法律不应该予以强制或鼓励,因为其属于个人自由范畴,法律无正当权利也不适宜去调整.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亲情,不符合人性,而且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最后还会影响法治权威.吸收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优秀成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建立"亲属免证权"制度,赋予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既体现了刑法理念层面上的伦理功能,又符合制度层面上的期待可能性规则,而且与"非犯罪化"的世界潮流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温岭的"虐童事件"中,针对肇事者颜某侵犯幼童道德权利的虐童行为,一种主张"重判"颜某的司法舆论成了该事件中的倾向性舆论。在权利社会中,道德权利是一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权利形态。在道德权利的"法律化"过程中,我们要警惕道德权利"泛法律化"现象的出现。在司法实践层面,针对道德权利诉求,司法应该保持一种"克制"姿态。在社会纠纷解决的机制层面,对道德权利的实现和保障迫切地需要建构相关的道德权利纠纷解决机制。而在司法与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层面,面对社会舆论当中的道德权利诉求,中国司法要防止陷入到"从‘司法舆论’到‘舆论司法’"的逻辑怪圈当中。  相似文献   

5.
当代刑事责任论的基本元素及整合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责任论的基本理念上,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极至发挥并互为对峙,由此其也成为当代折衷责任论的两大基本元素.当代诸种折衷责任论,虽各有特色,却也只可谓是对这两大元素融合的创新.规范责任论实则是以道义责任论为基本平台,同时又渗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责任本质学说;新社会防卫论虽然注重行为人的社会责任,不过却容留了道义责任论的意志自由与罪因思想;人格责任论强调责任既是对选择实施行为的责难,又是对行为背后人格态度的非难,既否定单纯的意志选择又否定素质或环境的必然决定,不失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的融合.相对而言,规范责任论的理论路径较为清晰,责任思想之于法律技术的转化也显得精当,宜以规范责任论为思想基础确立犯罪构成中的责任构造.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针对目前社会思想的现状、道德的曲直、行为的好坏,向全社会特别是共产党员提出了践行"八荣八耻"的要求."八荣八耻"既切合实际,通俗易懂,又高瞻远瞩,意义深远;既要求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既是人与人之间行为道德规范的准则,又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危急事件是一种社会常态。然而,危急事件又是指一种非常态的事件,它对于一个组织乃至一定领域内的社会的和谐、稳定状态产生着破坏力,并且其破坏速度和破坏程度难以预料和控制。管理者作为这以特定时刻的管理,组织者,他拥有熟悉情况,过往经验,号召力等各方面的优势,对这一时刻的其他个体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管理者在危急时刻的道德责任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提高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对应对危急事件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照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危急时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行为进行分析,探究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问题,使管理者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及公众的利益,更好的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深入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佐利克提出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以来,"中国责任论"就开始在西方媒体中迅速蔓延,甚至有些学者试图把中国的所有对外行为都描绘成某种程度的"不负责任"."中国责任论"就成为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的对华媒体报道的第三波浪潮.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一论断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中国究竟在履行国际责任方面作为怎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所说的"道""德"或"道德"跟我们今天的道德概念虽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分析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和"道德"修养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提升道德境界,对改进当今的道德教育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非自利契约论认为道德原则的应然性,是由平等自由的人基于某种共同的意志所达成的共识决定。平等自由基础上的道德共识、权利与义务的内在隐含、共同体的理论预设等非自利契约论的核心思想,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然与实然、权利与义务、组织与保障"的内在学理意涵,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普遍道德共识、外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路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融入公民的义务意识、融入政府的责任意识和融入社会的道德习俗"的公民、政府与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实践路径,才能切实奠定核心地位和有效统领其他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效转化为公民的普遍道德共识和自觉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